联合国粮食机构表示,亚洲的粮食安全水平落后于大流行前

   日期:2025-02-01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71    
核心提示:      曼谷(美联社)——饥饿仍然是亚洲的一个长期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对该地区粮食安全的最新评估中表示,到2022年,亚

  

  Wong Maye-E

  曼谷(美联社)——饥饿仍然是亚洲的一个长期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对该地区粮食安全的最新评估中表示,到2022年,亚洲的营养不良人口将比新冠疫情爆发前增加5500万。

  报告说,大多数没有足够食物的人都在南亚,女性的食品安全往往不如男性。

  粮农组织的研究侧重于粮食供应、消费和膳食能量需求,旨在捕捉长期能量匮乏的状态,这种状态会阻碍生长,削弱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该地区遭受此类营养不良的人口比例从上一年的8.8%降至2022年的8.4%。但这一比例高于疫情爆发前7.3%的营养不良人口比例,这导致一些经济体陷入混乱,数百万人失去了生计。

  自然灾害和粮食供应中断(通常与气候变化有关)加剧了这些压力。

  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该区域面临中度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比例,即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获得粮食,有时因缺钱而不得不吃更少或更差的食物,或经历饥饿而使其福祉受到严重威胁的人口比例,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徘徊在30%左右,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则超过25%。

  女性面临的问题最为严重:在亚洲(不包括东亚),超过五分之一的女性面临中度或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在大多数地区,男性的这一比例略低,但在南亚,这一差距扩大到女性的42%以上,男性的37%以上。

  粮食、燃料、化肥和牲畜饲料价格的上涨意味着,疫情扭转了自本世纪初开始的长期趋势,导致进展停滞不前。

  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于乌克兰战争导致粮食、食用油和化肥供应中断,情况变得更糟。

  报告称,在全球范围内,无法获得粮食的人数从2015年的16亿多增加到2022年的近24亿。

  在非洲,联合国表示,由于“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非洲人负担不起健康的饮食。

  全球7.35亿营养不良人口中有一半以上生活在亚太地区,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南亚。但报告称,朝鲜是该地区营养不良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约为45%,其次是阿富汗,为30%。

  世界平均食物不足率为9.2%,而在大洋洲的太平洋岛屿(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一比例接近21%,即五分之一以上的人。报告称,在南亚,约有16%的人营养不良。

  版权所有2023美联社。版权所有。本材料不得出版、广播、重写或重新分发。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