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执政的庇隆主义联盟在大选中超出预期,导致经济部长塞尔吉奥·马萨和极右翼自由主义激进分子哈维尔·米莱之间的两极分化投票。马萨获得36.6%的选票,而米莱的得票率刚刚超过30%,保守派帕特里夏·布尔里奇(Patricia Bullrich)以23.8%的得票率落后。这一结果出人意料,因为选举前的民意调查预测自由意志主义者会获胜。尽管面临着三位数的通货膨胀,庇隆主义者的强劲表现为11月19日的第二轮选举奠定了基础,这将展示该国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
选举结果减轻了人们的担忧,即如果米莱赢得决定性胜利,政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米雷提出的经济美元化和关闭央行的建议引发了担忧。然而,阿根廷在二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在经济困难和对传统精英日益增长的失望的推动下,该国的选民大量参加了投票。
马萨承认许多选民所面临的困难,并强调了政府社会保障网络和补贴的重要性。这一信息引起了选民的共鸣,因为它认识到庇隆主义在向最弱势群体提供基本必需品方面的作用。而米雷则主张美元化等激进措施,批评主要贸易伙伴,主张缩小政府规模,反对堕胎。
要确保完全获胜,候选人需要获得45%以上的选票,或者领先10个百分点的候选人获得40%的选票。由于选举结果使竞争处于微妙的势均力敌的状态,并使建制派候选人布尔里奇出局,市场可能会在周一做出紧张的反应。该国未来的道路仍不确定。
以颠覆性言论著称的米勒吸引了对经济和政治现状失望的选民。这些选民认为,米莱是唯一了解国家形势并能拯救国家的候选人。尽管遭遇挫折,米雷发誓要在第二轮继续战斗。
这次选举的投票率约为74%,高于8月份的初选,但低于上次选举。选举的获胜者将接手一个陷入困境的经济:央行储备不足,严重干旱导致的经济衰退,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440亿美元的不确定计划。
无论选举结果如何,许多公民都对解决国家问题的积极方案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前几届政府做出了承诺,但只会使情况恶化。阿根廷所面临的挑战似乎是无法克服的,特别是与已成功克服类似困难的其他国家相比。
总而言之,阿根廷执政的庇隆主义联盟在大选中出人意料的强势,为两极分化的第二轮投票奠定了基础。这一结果违背了选举前的民意调查,并为该国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尽管对激进政策转变的担忧有所缓解,但阿根廷仍面临着重大的经济挑战。这次选举的投票率很高,反映了民众对当前事态的失望。未来仍然不确定,获胜者将继承一个急需支持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