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引发伦理争议

   日期:2025-08-09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99    
核心提示:  Ann Johnson在中风后失去了行走和说话的能力,这种情况持续了约20年。2022年,一项脑植入技术让她重新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这

  Ann Johnson在中风后失去了行走和说话的能力,这种情况持续了约20年。2022年,一项脑植入技术让她重新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这一突破是过去五年神经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技术正逐渐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近年来,神经技术领域涌现出许多创新设备,例如埃隆·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公司开发的产品。这些设备能够调节神经系统活动,改善言语、触觉和运动等功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并制定了一套关于神经技术的伦理准则。

  这套准则重点关注如何保护使用者的人权,包括思想自由和自主权。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伦理学家和法律专家共同拟定了九项指导原则。其中建议技术开发者公开神经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式,并确保产品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安全性。智利神经科学家Pedro Maldonado表示,这些准则明确了如何保护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人权。

  虽然这些准则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各国和组织可以据此制定相关政策。今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94个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采纳这些准则。目前美国和欧盟等地区已有针对植入式脑机设备的法规,但对消费级可穿戴设备的监管相对较少。

  专家们特别关注神经技术可能带来的隐私风险。德国伦理学家Marcello Ienca指出,商业神经设备可能威胁"精神隐私",需要加强对大脑数据的保护。准则建议通过"事先、自由且知情"的用户同意机制来保护隐私,并允许用户随时退出。

  关于神经数据是否可能泄露他人信息的问题,专家们存在分歧。有人认为相似神经特征可能暴露群体信息,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思维方式更多受生活环境而非大脑运作方式影响。尽管存在争议,建立全球性的伦理标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伦理的断裂带:当AI信任超越人类控制

  铜陵高速公路的监控画面定格在22时44分28秒——小米SU7以97公里时速撞向水泥护栏的瞬间,车内三名大学生的生命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决策算法一同化为燃烧的铁壳。这场事故不仅撕开了智能汽车安全性的技术面纱,更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已然证明可以对克...

  AI人工智能伦理?|2025-05-13 08:28

  欢迎自荐申请,深圳市征集科技伦理专家

  为进一步加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伦理监管,促进研发活动与科技伦理良性互动,强化伦理审查结果的专家复核及监督管理专业支撑,现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科技伦理专家,充实我局科技伦理专家资源。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滚动播报|2025-05-09 13:20

  AI聊天机器人涉多起骚扰行为,专家呼吁加强伦理设计

  随着陪伴型AI聊天机器人的普及,全球范围内关于其不当行为的报告也日趋增多。近日,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公布了首个聚焦陪伴型AI聊天机器人负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大量用户在与一个名为Replika的AI聊天机器人互动时,遭遇性暗示、越界行为及付费诱导,...

  滚动播报|2025-05-09 08:00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73938/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