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酒精——以及喜欢喝酒的动物——在自然界中的普遍程度远比科学家们曾经认为的要高。
根据周三发表在《生态与进化趋势》上的研究结果,因为乙醇——一种由水果和谷物糖形成的酒精——几乎存在于每种环境中,大多数吃水果和喝花蜜的动物都可能摄入它。
埃克塞特大学行为生态学家、资深作者金伯利·霍金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发现让研究人员放弃了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即“乙醇只是人类使用的东西”。
霍金斯指出,乙醇有着悠久的历史。开花、结果的植物和藤蔓植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晚期,大约1亿年前,这使得它们与霸王龙大致同时代。
随着掉落的水果老化,空气中的酵母和水果表面的酵母会将糖转化为乙醇,这也是腐烂的水果闻起来有点像啤酒或葡萄酒的原因之一。
这些水果的酒精含量一般都不高——一般是1%到2%的酒精含量,或者介于康普茶和“三二”啤酒之间——尽管科学家发现巴拿马一些腐烂的棕榈果的酒精含量超过了10%,与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相当。
但对于鸟类或小型哺乳动物来说,即使是1%到2%的酒精含量也足以引起潜在的致命嗡嗡声。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佛罗里达中部学院的分子生态学教授马修·卡里根在一份声明中说:“当你在树上爬来爬去,或者晚上被捕食者包围时,醉酒是没有好处的——这是一个不让你的基因遗传下去的方法。”
卡里根补充说,食用乙醇的动物——包括我们自己的灵长类祖先,它们在有果实的植物出现大约1500万年后从其他哺乳动物中分化出来——在酒精方面遇到了与现代人类相反的问题。
不像“人类想要喝醉,但并不真的想要卡路里——从非人类的角度来看,动物想要的是卡路里,而不是醉酒。”
因此,吃这种水果的动物通常有帮助它们在不喝醉的情况下分解乙醇的基因,这使得它们能够利用这种独特的令人恶心的甜味来寻找水果,而不会有被捕食者用EWI(醉酒时进食)打它们的风险。
但是,动物避免醉酒的想法只是一个假设,而不是一个有充分根据的结论;研究人员强调,他们不知道动物是否会寻求陶醉。过去十年生态学和生物学最大的大趋势之一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感知和智能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社交性饮酒对有知觉的群体是有利的:在我们灵长类的分支中,人类学家认为社交性饮酒有助于促进——甚至是导致——第一批城市的形成。
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像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这样的群居动物来说,饮酒带来的好处可能超过了醉酒的后果——这一猜想首先需要弄清楚动物的醉酒情况是否与人类相似。
在这篇论文的同时,研究人员还发布了一些灵长类动物的照片,比如卷尾猴、蜘蛛猴,甚至黑猩猩吃含酒精的水果。
埃克塞特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第一作者安娜·鲍兰德在一份声明中说,这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好处。
鲍兰德说:“在认知方面,有人提出乙醇可以触发内啡肽和多巴胺系统,从而产生放松的感觉,这对社交有好处。”
但“为了测试这一点,我们真的需要知道乙醇在野外是否会产生生理反应。”
更新时间: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