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获3000万捐赠助力新药研发与师资建设

   日期:2025-10-13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84    
核心提示:  四川百利天恒药业创始人朱义近日向复旦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百利天恒特聘教授"项目,重点支持"创新药物靶点发现"

  四川百利天恒药业创始人朱义近日向复旦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百利天恒特聘教授"项目,重点支持"创新药物靶点发现"和"脑与类脑智能研究"两个领域的师资建设。朱义是复旦大学1984级生物系硕士校友,他表示在复旦的学习经历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培养了注重细节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朱义创立的百利天恒药业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百利药业,2010年开始转型小分子创新药研发,2014年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专注抗肿瘤抗体药物研究。2023年公司在科创板上市,2025年申请赴港上市。2023年底,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总额8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纪录。2024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营收达58.23亿元。

  朱义表示,创新药物研究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脑科学研究则有助于探索人类智慧的本质。他认为复旦在这两个领域具备科研优势,希望通过该项目支持优秀人才开展前沿研究。

  复旦受捐三千万元,支持创新药物靶点发现等师资建设

  滚动播报

  美国FDA裁员2000人后 拟用人工智能提速药物审批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马蒂·马卡里和疫苗部门负责人维奈·普拉萨德近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文章,透露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审批效率。文章中提到,FDA已在今年5月启动首个AI辅助科学审评试点项目,希望通过A...

  财联社|2025-06-12 22:20

  科技巨头联手丹麦AI中心 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6月11日,英伟达与全球知名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一合作将帮助诺和诺德与丹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DCAI)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使用Gefion AI超级计算机来推动研究进程。根...

  界面新闻|2025-06-12 18:50

  首款AI药物进入二期临床,新药研发迎来重大突破

  Rentosertib(ISM001-055)是一款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小分子药物,其研发过程中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2025年6月3日,《自然·医学》杂志公布了该药物的IIa期临床试验数据,初步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成果...

  滚动播报|2025-06-06 20:24

  "全球首款AI研发药物进入二期临床,或将颠覆传统制药业"

  Rentosertib这款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小分子药物近期公布了IIa期临床试验数据,成为目前全球进展最快的AI辅助研发药物。2025年6月3日,《自然·医学》期刊发表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与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共同...

  澎湃新闻|2025-06-06 11:56

  科伦博泰生物新药芦康沙妥珠单抗有望破解EGFR突变肺癌耐药难题

  科伦博泰生物(HK06990)股价近日创下新高,盘中触及363港元/股。这一表现与公司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重磅临床数据密切相关。会上,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针对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

  每日经济新闻|2025-06-06 10:08

  新药研发重大突破 首款药物进入二期临床

  英矽智能的AI研发药物Rentosertib近日取得重要进展。6月3日,该药物的IIa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上。这项研究初步验证了Rentoserti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其成为目前全球进展最快的AI药物。Rento...

  界面新闻|2025-06-06 10:00

  新研究:运动比吃药更能防癌症复发和死亡

  最近一项国际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性发现,运动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可能比许多常用药物更显著。这项研究由多国专家团队共同完成,结果显示结构化运动计划能大幅降低癌症复发率和死亡率,这一成果或将改写全球癌症治疗指南。研究团队对889名结肠癌患者进行了...

  IT之家|2025-06-03 19:21

  新突破!蛋白药物或成癌症治疗新希望

  癌症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药物虽然能抑制部分致癌蛋白质,但仍有大量蛋白质因缺乏有效结合位点而难以被靶向,这些被称为"不可成药"的蛋白质成为治疗瓶颈。近年来,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其中PROTAC技术尤为突出,它能将致病...

  滚动播报|2025-05-16 22:00

  新成果可实现药物在人体的精准“闪送”

  内脏器官疾病的精准治疗,依赖于高效药物递送方法。然而,现有的药物递送范式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传统口服或静脉给药方式效率有限,药物在全身循环中容易"迷路",难以精准到达病灶部位,甚至有可能对其它器官造成损伤;二是大分子药物(如基因药物)很难穿过...

  滚动播报|2025-05-03 21:45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59011/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