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部引人注目的叙事纪录片中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下,加沙城19岁的大学生塔斯尼姆·伊斯梅尔·阿赫尔(Tasneem Ismael Ahel)在战争中成为了一个声音,他使用WhatsApp的语音笔记,让人们得以一窥这个充满冲突的地区充满挑战的生活现实。
在以色列实施通讯中断和断电的时候,塔斯尼姆发自内心的音频信息,往往是一阵一阵的,揭示了生活在围困之下的巴勒斯坦人每天面临的挑战。
她的语音信息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们只想睡觉,却睡不着。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射导弹。所以我把这些语音[信息]录下来。我知道这可能不是我最后的声音。也许这是我最后的声音了。也许它会到达你,也许不会。”
在10月中旬的两周时间里,塔斯尼姆开始了一段勇敢的旅程,制作了一份音频日记,并与《纽约时报》分享。她的叙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一窥普通生活与战争的恐怖之间的交集。她记录了妹妹忧郁的生日、必需品的匮乏、失去朋友以及在空袭中绝望地寻找避难所。
这一轮战斗是对哈马斯领导的以色列袭击的回应,它使塔斯尼姆和加沙的居民(其中许多人不到18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致命空袭。6 5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不幸丧生。
对塔斯尼姆来说,这不是她第一次经历战争;这是她第五次了。在围困中出生和长大,她的梦想总是超越加沙的混凝土边界。她渴望出国学习牙科,同时追求她对写作、绘画和唱歌的热爱。
在描述被围困的生活时,她发来了一条语音留言:“今天是10月14日上午11点。我感觉我已经死了。但我还在呼吸,还在呼吸。我怀念以前的生活。我曾经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女孩。这里的一切都不是。我以前一切都很正常。我只想过正常的生活。我只想正常地洗个澡。我只是想正常上厕所。我在这里无法正常呼吸。一切都变得更糟了。”
虽然她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因为不断发生的冲突摧毁了她的家园,但塔斯尼姆的坚韧却闪耀着光芒。尽管危险重重,她和她的家人选择留在祖先的土地上。随着加沙城变成了一个鬼城,人们纷纷撤离,他们决定留下来,即使战争越来越近。
带着决心和希望,塔斯尼姆的声音超越了破坏,传递了超越冲突界限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