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暴露付费App订阅“千层套路”

   日期:2024-09-10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94    

  “因为想用滤镜,所以下载了一款照片编辑应用,软件页面显示‘7天免费试用,到期自动续费98元,可以随时取消’。” 本以为激活后7天内免费,期间取消就不用付费了,结果直接扣除了一年的会员费,这明显是免费试用啊。购买一年会员送7天“最近有些App打着“免费试用”、“低价享受”的旗号。 引诱消费者订阅高价服务甚至直接扣费的做法引发关注。 其中,部分App点击免费试用后默认为包月或包年; 有的低价试用,并声称低价续订,结果却是高价套餐。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赚了很多钱,但被骗的消费者寻求退款往往比较困难。 (《法治日报》4月1日)

  长期以来,以低价或免费体验为诱饵,吸引用户订阅长期服务,一直是App常见的推广方式。 这种做法希望首先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培养他们的使用需求,为他们未来成为长期订阅者铺平道路。

  如果App在进行此类促销活动时充分履行向用户说明收费方式的义务,并为用户提供取消订阅的畅通通道,其实并不存在任何违法和不道德的地方,实际上可以实现更好的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消费者。 双方“双赢”。 然而,一些应用运营商却用歪主意,把好的折扣和促销变成了欺骗消费者的“陷阱”。 这些应用之所以是“陷阱”,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 他们要的就是消费者茫然地“被动花钱”,因疏忽而失去自己消费选择的权利。

  消费者保障服务 开通_消费者保障服务是什么意思_消费者保障服务怎么样才能开通

  一款高品质、高水平的App应该以功能和服务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体验后自愿付费订阅,而不是试图为消费者“挖坑”、“坑蒙拐骗”。 消费者以为可以“捡”到商家的“羊毛”,结果却花了很多钱,却得不到任何优质的服务。 对此,加强市场监管的唯一出路就是依法依规惩罚欺骗消费者的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维权支持,才能净化网络环境,让消费者放心使用。应用。

  在设置“陷阱”时,为了逃避责任,涉案应用往往不会明目张胆地对用户撒谎,而是采用各种“掩饰”。 例如,有的应用程序将支付提示以很小的字体放在不显眼的角落,有的应用程序故意使用模糊和不完整的表达来欺骗用户,有的应用程序使用冗长的用户信息。 协议中存在对消费者不利的隐藏条款,为用户后续退款造成障碍。 这些做法的本质是给他们抢客户的行为披上一层合法性。

  对此,有关部门决不能被各种“文字游戏”所迷惑,而应该认清本质,揭露无良商家的“千层套路”,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让“陷阱应用”付出代价,那些合规运营的应用才能拥有更多市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对此,正如有专家在采访中建议的那样,有关部门应针对免费试用、低价服务制定更加可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商户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必须履行的义务,并确保规定明确、具体方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还必须有配套的实施细则,以便执法部门能够高效地查处不法商户,并向受骗消费者追回相关款项。 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陷阱应用”会越来越少,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再出现在新闻媒体上。 (杨新宇)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