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对食蚁兽进行了研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收集动物的粪便包括干旱的景观正在孤立他们,他们说这可能对他们的长期生存产生影响。
“每个人都听说过食蚁兽,它们被认为在生态上非常重要,但对它们的研究很少,”俄勒冈州立大学的野生动物生物学家克林特·埃普斯(Clint Epps)说。“我们想看看我们是否能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开始理解它们。”
在《多样性与分布》杂志上刚刚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从104个食蚁兽粪便样本中收集的遗传信息,开始了解它们生活的范围。
“在环境快速变化的时期,评估和描述物种生存环境的变化对于明智的保护和管理决策非常重要,”与埃普斯合作并共同撰写论文的野生动物遗传学家雷切尔克劳赫斯特说。
食蚁兽是夜间活动的穴居哺乳动物,体重可达180磅。它们有长长的鼻子,类似于猪的鼻子,它们用它们的爪子来定位和挖出蚂蚁和白蚁的巢穴。它们分布在非洲南部三分之二的地区。
尽管经常被比作猪和南美食蚁兽,但食蚁兽与它们没有关系。食蚁兽是管齿目动物中唯一活着的成员,它们最亲近的亲戚包括金鼹鼠、大象和海牛。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食蚁兽列为“最不受关注”的一类,部分原因是它们生活在广泛的生态系统中。然而,人们对目前的人口趋势或它们在整个景观中的实际分布知之甚少。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对这一物种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为它们是夜行动物,很难捕捉,而且在大片偏远地区的密度很低。
这些因素促使埃普斯对野生食蚁兽的基因进行了首次研究,并开发了非侵入性的研究方法。过去,人们为了研究哺乳动物的进化而检测过食蚁兽的DNA,但从未在野生种群中检测过。
近20年前,埃普斯在坦桑尼亚做博士后研究时学会了识别土豚的足迹和粪便(它们会把它们埋起来)。2016年,在休假期间,他回到非洲,花了六个星期的时间,看看他是否能发现土豚在挖掘标志,在灌木丛中追踪它们,找到它们埋在地下的粪便。
“我想在一个尚未被充分研究的系统上工作,我学到的任何东西对科学界来说都可能是真正的新信息,”埃普斯说。“我还想在大范围的景观上工作,徒步,独自一人,或与朋友一起,必要时与警卫一起,在保护区内工作,后勤支持最少,成本也很低。”
他在2016年的那次旅行中学会了如何找到它们的粪便,并于2017年和研究生罗布·斯帕恩(Rob Spaan)、2018年和克劳赫斯特(Crowhurst)分别进行了短途旅行。
他们调查了南非的八个保护区和四个私人拥有的地区,两个保护区在斯瓦蒂尼(以前的斯威士兰)和肯尼亚的一个地方。他们收集了253个粪便样本,并分析了104个遗传信息质量最高的样本。
然后,他们利用遗传信息推断食蚁兽在景观中的分布和运动。例如,如果基因测试表明,在不同地点收集的粪便样本来自同一只食蚁兽,他们就会利用这些信息来确定个体运动的规模。
在南非,他们收集的遗传信息表明食蚁兽有三个区域划分,这表明南非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动物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隔离的。在相隔7公里的多个地点发现了个体,这表明它们的活动范围可能比以前确定的要大,特别是在食物资源可能较少的干旱地区。
亲缘关系密切的个体相距44公里,距离小于55公里的个体基因相似度更高。因此,他们发现食蚁兽可能会从它们出生的地方分散到55公里外。在整个研究区域,当干预的景观更干旱时,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更大,这表明在这些地区的迁徙受到限制。
研究人员计划继续这项工作,并希望对新样本进行基因组分析,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更广泛的地区开展实地工作。
埃普斯说:“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将增加栖息地的破碎化,限制食糜动物的基因流动,特别是在预计降水减少和温度升高的地方。”“在大多数气候变化情景下,非洲南部大部分地区的干旱预计会增加,因此显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埃普斯对进一步研究的另一个希望是:在野外看到食蚁兽。他没有达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