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宪法学者小c·施密特(C. Schmidt Jr.)周日在他位于哈德逊河谷纽约州米尔布鲁克的家中去世,他是美国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为耶鲁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带来了艰难但必要的改革。他享年81岁。
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洪·施密特证实了他的死讯,但表示死因尚未确定。
作为曼哈顿特权家庭的孩子,施密特有着完美的学术背景,他似乎注定要领导耶鲁这样的大学。他担任了六年校长,在此期间,他与教职员工就痛苦但必要的预算削减进行了斗争,这些变化让许多人感到痛苦,但大学的财政和学术方向却有所改善。
他花了更长的时间来扭转陷入困境的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这是一个由两年制和四年制学院和研究生项目组成的庞大系统,曾经争夺这座城市最聪明的人才。1998年,当市长鲁道夫·w·朱利安尼(Rudolph W. Giuliani)让他负责一支救援工作队时,它陷入了混乱。
“纽约市立大学当时处于一种非常悲哀的状态——它没有活力,没有想法,”曾与施密特密切合作的前市立大学校长马修·戈德斯坦(Matthew Goldstein)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们几乎没有学生来自布朗克斯区科学高中或史岱文森高中”——这两所学校是纽约市最受欢迎的公立高中——“或任何一所城市顶尖学校。”
1999年,施密特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项彻底改革该系统的计划,在接下来的17年里,他先是担任副董事长,然后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了这一愿景。
施密特雇佣了数百名教员。他创建了一所荣誉学院和几所研究生院。他提高了被录取学生的SAT分数,并将纽约市立大学法学院的律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从25%左右提高到近80%。
大多数教育主管关注K-12或大学水平。施密特两者都做到了。1992年,他离开耶鲁,成为爱迪生学校(Edison Schools)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新公司,计划在全国建立一个由1000所营利性私立小学组成的网络。
爱迪生从未实现他的目标。但在施密特和公司创始人、企业家克里斯·惠特尔(Chris Whittle)的领导下,爱迪生打开了特许学校和其他营利性企业的大门,帮助改变了中小学教育的格局。
两人在2007年离开了公司,但在2011年与艾伦·格林伯格(Alan Greenberg)重新组合,创立了大道:世界学校(Avenues: The World School),这是一个私人营利性机构的国际网络,从曼哈顿下城高线(High Line)沿线的一所10层楼高的学校开始。(惠特尔于2015年离开大道。)
1984年,当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选施密特为法学院院长时,他已经以宪法专家的身份闻名。不到两年后,44岁的他被任命为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
他接手的是一个陷入困境的机构,赤字不断膨胀,建筑物摇摇欲坠,与周边城市纽黑文的关系冷淡。
施密特安排耶鲁大学在校园周边社区投资5,000万美元,主要用于经济适用房。他斥资5亿美元对耶鲁大学的物理设施进行了改造。他还开展了旋风式的筹款活动,在他任职的六年里,耶鲁的捐款几乎翻了一番,从17亿美元增至30亿美元。
尽管他得到了耶鲁董事会和校友的支持,但他与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发生了多次冲突,他们认为他冷漠而专横。他强行推动了耶鲁商学院和哲学系的重大变革,接管了传统上由教师决定的招聘和终身职位。
尽管平日里他住在纽黑文,但周末他就会回到曼哈顿,给一些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所大学。
1992年初,施密特先生宣布文理学院将需要大幅削减预算,以缩小学校的赤字,并为扩大硬科学学科让路。对许多人来说,这个计划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施密特会见了数百名心怀不满的教职员工,他指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支持他的做法。但批评仍然存在,认为他在没有努力建立共识的情况下就开始了重大变革。
“本诺是一个经常不花时间让他的军队理解他在做什么的领导人,”耶鲁大学前秘书萨姆·昌西(Sam Chauncey)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他有很多好主意,但他缺乏耐心。”
1991年,惠特尔第一次找施密特谈加入爱迪生的事,一年后,就在毕业典礼前夕,施密特宣布离开,震惊了耶鲁大学。
“我开始觉得考虑离开耶鲁是我的责任,”他在1992年对《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说,“因为虽然学校可能处于某种情绪动荡之中,但形势的基本情况已经稳定下来。”
尽管施密特仍有批评者,但许多人说,因为他,耶鲁变得更好了。今天,这所大学在医学和硬科学领域享有世界声誉,其捐赠基金超过420亿美元。
“本诺担任校长时,耶鲁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该校现任校长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在他的帮助下,哈佛大学从一所拥有强大专业学院的大学,变成了一所拥有优秀专业学院、并以学院为中心的大学。”
小本诺·查尔斯·施密特于1942年3月20日出生在华盛顿特区。老本诺是惠特尼公司(J.H. Whitney and Co.)的创始合伙人,惠特尼公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公司。施密特的母亲玛莎·施密特(Martha Chastain Schmidt)是一名家庭主妇。父母离婚后,她改嫁,改姓奥根。
本诺在曼哈顿上流社会长大,就读于上东区的圣伯纳德学校(St. Bernard 's School),然后是新罕布什尔州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
他在耶鲁大学学习历史,1963年毕业后直接进入法学院,三年后成为班里的尖子生。
他曾为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Earl Warren)担任书记员,之后在司法部工作了两年,196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
他的前三段婚姻,分别是凯特·拉塞尔、贝琪·希金斯和海伦·惠特尼,都以离婚告终。他的妻子安妮·麦克米伦(Anne McMillen)和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都在世;他的儿子Benno C. Schmidt III;另一个女儿克里斯蒂娜·惠特尼·赫尔本;他的继女利亚·里德帕斯和亚历山德拉·托尔斯;他的兄弟约翰和拉尔夫;他同父异母的妹妹露丝·弗莱希曼(Ruth Fleischmann);五个孙子;还有两个继孙。
在哥伦比亚大学,施密特在学院内部和公众中确立了他作为第一修正案法律专家的地位。施密特与律师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Floyd Abrams)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弗雷德·弗兰德(Fred Friendly)合作,为PBS制作并主持了一系列关于宪法的电视小组讨论。
他还转向了表演,在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两部电影《汉娜和她的姐妹们》(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和《丈夫和妻子》(husband and Wives, 1992)中扮演了简短的角色。施密特作为一名熟练的民间音乐家,在纽约的一些小场所出名,他既可以独奏,也可以组团演奏。
施密特于2016年从纽约市立大学董事会辞职,不久后离开了大道。他曾在考夫曼基金会和纽约历史学会的董事会任职多年。
他从未放弃改变教育的决心。
“我宁愿冒着犯错的风险,”1992年初,他对耶鲁大学的一群教职员工和管理人员说,“也不愿作为一名在真正确信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什么都不做的总统而被载入史册。”
克莱·瑞森(Clay Risen)是时报的讣告记者。在此之前,他是政治部的高级编辑和观点部的副专栏编辑。他的最新著作是《美国黑麦:美国原始精神指南》。更多关于Clay R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