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日期:2024-10-04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148    

  遂宁市船山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是指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于二○一一年公布。

  代码

  名称

  地址

  备注

  510903-0015

  船山坡崖墓

  遂宁市船山区

  510903-0024

  百福院

  遂宁市船山区

  510903-0025

  天上宫

  遂宁市船山区

  510903-0026

  广德寺

  遂宁市船山区

  510903-0044

  灵泉寺

  遂宁市船山区

  510903-0195

  节孝牌坊

  遂宁市船山区

  510903-0234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筹备处旧址

  遂宁市船山区

  510903-0293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

  遂宁市船山区

  序号

  名称

  时代

  乡镇

  地址

  介绍

  级别

  公布

  文件号

  批次

  类别

  1

  牛眼坡墓

  明

  保升乡

  保升村九社后山坡,后山坡二层台地之上

  该墓群有石室墓2座,并列成一排分布。其中M1坐西北朝东南,用板石砌成,仅露出墓室一角。M2坐西北朝东南,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高度均相同的三个平顶墓室,墓室前半部分已毁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

  坟嘴坡墓

  清

  保升乡

  宝凤村坟嘴坡,宝凤村东北500米

  该墓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平方米。土冢为不规则长方形,长10米,宽6米,高3.2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宽1.1米,残高1.6米。柱间嵌碑,碑文已风化不识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

  伍氏墓

  道光二十五年(1845)

  保升乡

  宝凤村五社寨子坡,村办公室东西面600米

  伍氏墓群位于寨子坡山腰,有土冢墓2座,碑楼2座,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0平方米。其中M1土冢长8米,宽2米,高2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两侧有抱鼓。宽1.8,残高2米。M2碑楼残损,风化严重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4

  玉皇坡墓

  明

  保升乡

  宝凤村玉皇坡,宝凤村西100米

  该墓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平方米。由用板石砌成宽度、高度均基本相同的三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米,0.82米,0.78米。深2.7米,高1.5米。通宽3.4米。石板厚约20~25厘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5

  插板堰桥

  清

  保升乡

  插板堰村1社平板桥,保升场镇西300米处

  该桥始建于清代,为四孔平梁式石桥,东西横跨于保升小溪之上。全长12.7,宽1.1,高3.17米。桥面用12块条石每三块齐缝铺成,条石宽0.38,长3.2,厚0.29米。三个桥墩用各16层条石砌成,墩上放置木梁,梁上铺条石作桥面。该桥是附近几个乡镇村民到遂甯办事的必经之路,1926年遂简公路建成后桥通行人就少了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6

  庙儿坡墓

  宋

  保升乡

  插板堰村庙儿坡,插板堰村小学后面

  庙儿坡墓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2平方米。单室墓,由条石和板石砌成平顶墓室。宽1.5米。残深1.8米,高1.54米。墓室后壁横梁刻有卷草纹。1996年当地修村小学时被扰乱,出土有“开元”“元丰”钱币十几枚,琉璃珠子十几颗,瓷碗1个。钱币、珠子流失,瓷碗埋在小学楼房下面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7

  佘家垭口崖墓群

  汉

  保升乡

  插板堰村佘家垭口

  佘家垭口崖墓群有崖墓3座,分布在长约15米的山崖上,横向成一排布局,M1与M2相距10米,M2与M3相距4.5米。其中M1墓M1坐北朝南,泥土淤塞墓门。墓门残高1.2米,残宽1米。该墓群2000年被盗扰,曾出土有陶俑、陶房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8

  山草坡墓

  明

  保升乡

  插板堰村五社山草坡,村小学南面山草坡上

  山草坡墓群有石室墓2座,占地面积60平方米。其中M1坐西北向东南,用条石板石垒砌,露出地表部分宽1米,高0.50米。M2只露出少部分条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9

  保升桥

  清

  保升乡

  插板堰村一社

  该桥建于清代,1926年修遂简公路时加高增宽,现为国道318线的一部分。三孔拱券式石桥,东西横跨于保升小溪上(当地村民叫王家堰)。条石筑墩,拱卷半园形,桥面造有素面栏杆,造型优美,远望如虹。全长19.4米,宽7.6米,拱券跨度4.8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0

  干田坝村王家宅

  清

  保升乡

  干田坝村八社王家院子,村办公室东北面3公里

  王家宅修建于清1890,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71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7.1米,进深10米,高0.2米。木构梁架穿斗式,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5.1米,进深8米,明间面阔5.5米,次间面阔4.8米,通高6.8米,檐高4米。横枋上刻有“寿益闲堂”四个楷书大字。明间廊檐梁上绘有八宝图,屋内中柱上挂有抱对。明间大门上有1966年书写的毛主席语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1

  干田坝桥

  清

  保升乡

  干田坝村九社双拱桥,村办公室北面1公里

  干田坝桥(原名双拱桥)始建于清初,为两孔拱券式石桥,南北横跨于蒙子河上。桥全长3.8米,高2.6米,宽1.56米。拱券跨度1.6米。该桥是清代西眉、复桥农民到遂甯县城的要道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2

  矮子坡王家宅

  1952

  保升乡

  干田坝村十社矮子坡

  王家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21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2.59,进深9.6米,高0.15米。木构梁架穿斗式,三穿用五柱,墙体上面部分用竹篱泥巴墙,下面部分用木板,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0.81米,明间3.93米,次间3.44米,进深6.9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3

  矮子坡夏家宅

  1952

  保升乡

  干田坝村十社矮子坡南面坡脚

  夏清树家老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15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3.4,进深8.6米,高0.25米。木构梁架穿斗式,三穿用五柱,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0.7米,明间4米,次间3.7米,进深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4

  刘板桥村蒋家宅

  清

  保升乡

  刘板桥村7—10号,刘板桥村北300米

  蒋家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66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6.6米,进深10米,高0.18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四柱三开间,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4.6米,进深7.8米,明间宽5.2米,次间宽4.6米。明间双开木板门,板门左右为花窗,次间有直棂窗,明间隔墙为木板墙,山墙为竹骨泥墙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5

  老坟山墓

  清

  保升乡

  刘板桥村大坡老坟山,村北500米

  老坟山墓坐西朝东,面积50平方米,有土冢墓2座,前后布局。其中M1土冢为规整长方形,长4米,宽2.2米,高1.8米。冢前有条形石碑一通。碑宽0.58,厚0.12米,高1.5米。碑刻“大光绪十二年……”。M2土冢为规整长方形,长3.5米,宽2.2米,高2米。冢前有条形石碑一通。碑宽0.72,厚0.12米,高1.3米。碑刻“中国十九年……”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6

  龙楼村墓

  宋

  北固乡

  龙楼村桅子坟,遂宁火车站西北约500米

  龙楼村墓(俗名桅子坟墓)位于桅子坟坡半山腰,坐北朝南,用板石砌成。单石室墓,墓室宽1.4,残深3.4米,高2.2米。平顶,中央有方形藻井,藻井宽0.8、深0.25米。后壁有1龛,宽0.91、高1.02、深0.4米。室内横梁上浮雕有花卉图案。墓圹内填土为紫红色粘土,夹杂少量碳黑颗粒和红砂石碎块。2002年9月17日由遂宁市文物管理所抢救发掘,发掘之前因该墓被挖掘机破坏,其墓门、墓室顶部被毁损,大量三彩陶俑被打碎。出土有三彩雷公俑、十二时辰俑、武士俑、地听俑、青龙、碓、磨模型和錾刻金箔猪等文物数十件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7

  玉皇庙抽水站

  1965

  慈音街道

  节林社区涪江大堤上,慈音街道办事处南500米处

  玉皇庙抽水站建成于1965年。为解决丘陵地区灌溉问题,63年四川省委提出了以机电提灌为主,提蓄结合,综合利用的水利方针,遂甯县开始大量修建电灌站用机电提灌从江河抽水。抽水站平面呈六边形,径8.4米,高6.5米,占地面55.39平方米。石结构,坐东向西。石砌台基高2米,其上用宽0.35米的条石错缝垒砌外墙,木结构三角梁直接承托在石墙上,六角形顶,小青瓦屋面。东面开门,门洞宽1.6米,高2.4米,内有长方形蓄水池,池长5.2,宽3.6,深2米,池底有2根直径0.3米的管道孔。整个建筑坚固结实,可以抗拒涪江洪水的冲击,建成后在1969、1979年的大旱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是遂宁地方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

  玉皇沟翟家宅

  清

  复桥镇

  定宝村玉皇沟,定宝村西南约800米

  该宅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72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2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四架椽袱,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二间8.06米,进深6.7米。明间双开木板门,两侧有镂空雕花窗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9

  北山坝子坡陈氏墓

  清

  复桥镇

  冬春村5社北山坝子坡,冬春村北300米

  该墓位于北山坝子坡半山腰,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4米,深6米,高1.2米。冢前0.1米有条形石碑一座。碑刻“壹□德□□”,“生前淑德□□”,“长□□音□□”。碑宽0.65,厚0.13,高1.2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

  长岭坡大坟山墓群

  清

  复桥镇

  冬春村长岭坡,冬春村东300米

  该墓群位于长岭坡半山腰,共3座,平面布局呈品字形,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2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平方米。圆形土冢,宽2米,深3米,高1.5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2柱1间1楼,宽1.3米,高1.1米。明间嵌碑,碑文字迹模糊不识。柱上有墓联:“丹心铁石摩苟口”,“白发□霜上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1

  陈家堰桥

  1962

  复桥镇

  冬春村张家湾陈家堰,遂渝高速公路西南30米

  该桥始建于1962年,桥堰一体,西北东南走向,横跨于陈家堰河沟上。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堰堤,堤的两端呈台阶状层层向上叠收,中间为弧形拦水石坝为。台阶状堰堤上筑桥墩2个,墩上为平梁式石板桥,桥长6.65米,宽0.48米,高1.0米。桥面用3块板石铺成,每块石板长1.87米,宽0.48米,厚0.4米。桥墩3上层开有方形卯孔,作为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今木梁大部分已毁。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该桥修建时间较早,结构上采用传统平桥样式,桥堰一体,发挥了多重功能,作为现代交通设施和水利工程有代表性意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2

  钟坡墓群

  清

  复桥镇

  冬春村钟坡,冬春村以南约900米

  该墓位于钟坡半山腰,共3座,平面布局呈品字形。其中M1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2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2米,长5米,高1米。冢前1米有石碑楼1座。碑楼作仿木构,2柱1间,两侧有抱鼓。碑楼宽1米,高1.6米,厚0.4米。枋上刻“万古流芳”,柱上刻墓联“彤管懿微□□□”,“清门□□□□□”。明间嵌碑,碑文模糊不识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3

  狮子坡陈氏墓

  嘉庆十八年(1813)

  复桥镇

  灵归村大坟沟七社狮子坡脚,距村办公室2公里

  狮子坡陈氏墓有土冢墓2座,占地面积60平方米。其中M1陈一相夫妇合葬墓坐北向南,面积40平方米。土冢长6米,宽2.8米,高1.75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宽3.4,高2.2米。主楼匾刻“瑞映三台”,碑联“牙笏满床绵甲第”“五星罗聚焕人□”,明间嵌碑,碑文已模糊不清。M2陈二干墓坐北向南,面积15平方米。土冢长4.4米,宽3米,高1.8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二楼,两侧有抱鼓,宽1.9,高1.93米。明间嵌碑,碑文已模糊不清,碑联“千年记述乾坤,万代明渊日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4

  陈二科墓

  清

  复桥镇

  灵归村鼎锅坡半山腰,村东北2公里

  陈二科土冢墓坐南朝北,面积35平方米。土冢长5.8米,宽4.9米,高2.5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二楼。宽3.55,高2米。明间嵌碑,横上刻“极乐宫”三字,碑上刻滚龙抱柱图,次间刻人物、动物、花草等浅浮雕图案,据调查墓主人是陈二科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5

  陈三善墓

  道光十八年(1838)

  复桥镇

  灵归村七社五星坡,距村办公室北2公里

  陈三善墓坐南朝北,面积30平方米。土冢长5米,宽3.5米,高2.3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二楼,两侧有抱鼓。宽2.43米,残高1.3米。主楼匾刻“克昌厥后”。明间嵌碑,碑前有缕空雕刻的花罩。碑联“应有仙葩呈□,定来玉兔焕地灵”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6

  永固堰桥

  清

  复桥镇

  灵归村佘家嘴小溪上,村办公室西20米

  永固桥为双孔拱券式石桥,南北横跨于佘家嘴小溪上,是复桥镇灵归村附近几个乡村到遂宁城区的必经之道。桥长13.6米,宽4.12米,高4.56米。桥面两侧有素面护栏。桥墩用16层条石垒砌,上部成半园形。在桥的旁边有一处拦河堰,该堰建于1952年,为不规整四方形,堰堤用条石砌成,全长13.74米,宽3.9米,中间为三组石墩,石墩高2.3米,长2.9米,宽1米,层层上收。石墩之间为栏水坝,坝2米,宽0.63米,长1.9米,底宽上窄呈斜坡形。排水口长4.3米,宽1.7米,共6级石梯,层层上收。可灌溉农田700多亩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7

  飞鹅坡墓

  清

  复桥镇

  龙宝村飞鹅坡,村办公室以东约3000米

  该墓群位于飞鹅坡半山腰,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3.8米,长6米,高1.5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两柱一间一楼,两侧有八字仪墙。碑楼宽3.9米,高3.1米,厚0.3米。枋上浮雕有花草图案,匾刻“钟灵旒秀”,墓联“心旷神怡普天皆乐宇,绕隆原价地不遇真龙”。明间嵌碑,碑文风化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8

  领岗坡彭氏墓

  道光十八年(1838)

  复桥镇

  龙宝村六组领岗坡,彭家院子北侧30米

  该墓位于领岗坡半山腰,共2座,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1坐东朝西,占地面积40平方米。圆丘形土冢宽3米,长5米,高1米。冢前有条形石碑一通。碑高1.1米,宽0.76米,厚0.25米。碑文“皇清侍诰故……彭老太君……”,“道光十八年……”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9

  席必钦墓

  同治九年(1870)

  复桥镇

  龙宝村三社陈家垭口,村办公室以北约50米

  该墓位于陈家沟垭口,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0多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4米,长6米,高1.5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碑楼宽3.6米,高1.7米,厚0.4米。主楼匾刻“封祟四尺”。枋上浮雕有龙凤图案。明间嵌碑,碑文“皇清待赠显考席公讳必钦老大人之墓”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0

  公公坡刘氏墓群

  清

  复桥镇

  龙宝村十组公公坡,村办公室以东约500米

  该墓群位于公公坡半山腰,共10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M1—M10。其中M1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平方米。圆丘形土冢宽5米,深7米,高1.5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两侧有八字仪墙。碑楼宽2.5,高2.5,厚0.3米。主楼碑刻“一堂和气”。枋上浮雕有双龙图案。明间嵌碑,碑文“呈请故祖列公讳嗣文彩先老大人之墓”。M4为同治八年,M6为同治十年,碑联“竹绕天地池法龙穴,土埋长树积之泰灯”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1

  马鞍坡墓

  同治十二年(1873)

  复桥镇

  唐春村马鞍坡西面半山腰

  马鞍坡墓坐北朝南,面积21平方米。土冢长5,宽2.8,高1.8米。冢前2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两侧有抱鼓。宽2.6,高1.6米。明间嵌碑,碑刻“席母王淑贞卢顺惠之墓”,“大同治十二年…”。碑联为“□挺五株天池□,桃香一派书屋□”。碑上刻有龙纹、花草等浅浮雕图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2

  肉坡席家宅

  1927

  复桥镇

  唐春村三社盛家沟肉坡

  席家老房子建于民国十六年(9127),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5.31米,进深9.1米,高0.15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四穿用六柱,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宽13.51米,进深6米,明间4.95米,次间4.28米。梁上墨书“中国拾陆年丁卯岁次洗月贰拾日□”,“四川北道遂邑南路盛家沟海南公经置建修”。檐口沟为菊花纹图案,滴水为牡丹图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3

  席公墓

  同治元年(1862)

  复桥镇

  唐春村五社盛家沟,距村办公室东南1公里

  席公墓坐东朝西,面积20平方米。土冢长5米,宽3米,高2.3米。冢前2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二楼,两侧有抱鼓。宽2.32米,高2.35米。主楼匾刻“祥□瑞蔼”,碑联“水秀山明□吉□”,“龙蟠凤舞护佳城”。明间嵌碑,碑刻“显考席公……”,“大同治元年”。碑上刻有龙纹、花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4

  椅子湾席氏墓群

  清

  复桥镇

  唐春村五社椅子湾内,大坡半山腰

  该墓群位于唐春村五社椅子湾内,大坡半山腰,横排布局,分布在长100米、宽20米的范围内。其中M1坐北向南,土冢长8.4,宽5,高2.6米。冢前立一碑楼,碑楼为石质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一楼,两侧有抱鼓,主楼匾刻“德坊”,墓联“漆灯未灭伊滩待,石椁独存自古传”,“一水涤泗将吉律,两山排□送休竹”。明间嵌碑,碑刻题记年代“嘉庆十一年…”。碑柱刻有滚龙抱柱、双凤展翅、香炉、花草等浅浮雕图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5

  作坊坡席氏墓群

  清

  复桥镇

  唐春村五社作坊坡,距村办公室西北2公里

  席氏墓坐东朝西,面积30平方米。土冢长5,宽3,高2.3米。冢前2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两侧有抱鼓。宽2.33米,残高1.5米。明间碑断折,残存上半部分。碑联“龙蟠虎踞千秋□,凤翥鸾朝万载□”,横枋上刻双凤朝阳图案。席蒲氏墓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坐南朝北,面积30平方米。土冢长6.2,宽3.9,高2米。冢前立有条形石碑一通,碑高1,宽0.8,厚0.15米。碑刻“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促春月”。席熊氏墓建于嘉庆十一年(1806),坐东朝西,面积35平方米。土冢长6米,宽3.5米,高2.2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明间嵌碑,碑刻“淑人妣席熊老太”,“大嘉庆十一年冬月二十五日立”。墓联“□卷徒存随绿水”,“勤劳府绩并青山”,“祥呈凤□子孙成”,“吉叶龙岗富贵长”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6

  王家湾王氏墓

  道光十三年(1833)

  复桥镇

  唐春村一社王家湾长土坡东面半山腰上

  王家湾王氏墓坐南朝北,面积15平方米。土冢长7米,高2米,宽3米。冢前2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宽3.25,高2.65米。主楼匾刻“永定佳成”。明间嵌碑,碑文已模糊不清。墓联为“山明水秀拱似□”,“虎钜龙盘蔚人处”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7

  乌龟坡席氏墓群

  宣统二年(1910)

  复桥镇

  寨子村8社乌龟坡,寨子村北200米

  该墓群位于乌龟坡半山腰,共3座,并列一排分布,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M1—M3,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M2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20平方米。圆形土冢直径2.4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2柱1间1楼,两侧抱鼓今已无存。明间嵌碑,碑文“皇清待赠(诰)故显考(妣)席公(母)讳光武之墓”,“大宣统二年岁次戊申孟春月……”。柱上刻墓联:“龙飞凤舞子□□”,“燕语莺啼世代□”。M3为光绪八年席氏夫妇合葬墓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8

  深基坡墓

  明

  复桥镇

  寨子村深基坡,遂绵高速公路以西100米

  该墓位于深基坡半山腰,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圆形土冢直径20米,残高1.2米。前有一对镇墓石狮,长1.1,宽0.38,高0.8米。石狮旁有散落的石构件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39

  后头坡崖墓

  东汉

  富源路街道

  办事处金梅社区后头坡,金梅社区西300米

  该墓地位于后头坡半山腰,坐西朝东。并列呈一排布局,开凿于高出地面3米的红砂岩崖壁中。由于早年扰乱和石质风化,墓室已垮塌变形,其中M2宽2、深2.5、高约1.8米,墓前有几何纹的长方形墓砖残块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40

  金鱼村瓷器窖藏址

  南宋

  富源路街道

  办事处金鱼社区,明星大道东侧10米

  一号窖藏址1991年9月发现。坑距地表1.1米深,坑内瓷器列置成一个长约1.7米、最宽处1.2、最窄处1.1米的椭圆形平面堆。堆内器物上下共4层,外圈置瓷碗、盘、杯等,中间堆放瓷瓶、壶、罐等。其中1件荷叶形盖的瓷罐内装瓷碟99件,器间用褐色细土填隙。窖中出土器物共1005件,瓷器为主,计985件,尤以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居多,耀州窑、定窑和四川彭县磁峰窑、广元窑等产品少许。多数属宋代名窑瓷器中的精品,除极个别外均保存完好无损,其中弧棱瓷瓶、琮式瓷瓶、鼎式兽足瓷炉和刻花梅瓶及薄胎小型瓷器等均属宋瓷中的代表作。坑内另有铜器18件和石雕器2件。二号窖藏址2003年6月30日,一施工队伍在开挖排水沟渠时挖到瓷器窖藏。窖藏遭到彻底破坏,文化遗存现象已不复存在,出土文物被施工人员及围观群众哄抢一空。市博物馆、市文物管理所依法追回流散的绝大多数出土文物,并对泥土中的瓷器残片进行了清理。窖藏地点位于1991年金鱼村南宋窖藏发掘地点北200米,故命名为金鱼村二号窖藏。窖藏距地表深约1米,完整和可复原器物共44件,其中瓷器43件,铜器1件。出土瓷器有碗、盘、盅、盖等品种。这是继1991年金鱼村窖藏之后,在相同地域发现的第二起同类窖藏。两者埋藏方式相同,文化性质相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41

  金鱼村二号瓷器窖藏址

  南宋

  富源路街道

  办事处金鱼社区开善渠中段,金鱼社区以北300米

  2003年6月30日,一施工队伍在开挖排水沟渠时挖到瓷器窖藏。窖藏遭到彻底破坏,文化遗存现象已不复存在,出土文物被施工人员及围观群众哄抢一空。市博物馆、市文物管理所依法追回流散的绝大多数出土文物,并对泥土中的瓷器残片进行了清理。窖藏地点位于1991年金鱼村南宋窖藏发掘地点北200米,故命名为金鱼村二号窖藏。窖藏距地表深约1米,完整和可复原器物共44件,其中瓷器43件,铜器1件。出土瓷器有碗、盘、盅、盖等品种。这是继1991年金鱼村窖藏之后,在相同地域发现的第二起同类窖藏。两者埋藏方式相同,文化性质相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42

  遂甯省立第七中学旧址

  1928

  富源路街道

  办事处南师路社区遂宁师范学校内,南津路中段以东约80米

  其相楼建成于1928年,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所建,传由梁思成设计,作省立七中校舍,李家钰当时兼任七中校长。李家钰字其相,故名其相楼,以资纪念。砖木结构西式礼堂,坐北朝南,平面呈十字布局,共3层20间。面阔17.5米,进深18.9米,高13.5米,占地面积330.7平方米,建筑面积485.7平方米。石质台基高约0.3米,砖木结构,小青瓦坡屋顶。楼前有如意踏跺3级。正面中央设半圆形券拱门,左右侧面砖墙也有单开拱门、踏道,后墙有两道单开门,四面砖墙都有长方形拱顶玻璃窗。底层为大礼堂,楼内置4根粗大方柱承重,中间形成高大宽敞的中厅,高度直达屋顶,二、三楼环绕带木护栏的内廊道,房顶有采光用玻璃天窗,木质转角楼梯置于后部。十字平面布局、高大的中厅和券拱门窗,都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其相楼在研究遂甯近现代建筑、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中山楼始建于1929年3月,1930年秋完工。1928年,四川省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扣留遂甯、安岳等县解往省教厅肉税款,筹建省立第七中学,李家钰兼任校长,中山楼系省立七中的教学楼。该楼平面布局呈“中”字型,前后面为“山”字型,寓意“中山”,故名。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两楼一底,左右对称,青瓦木椽,鱼脊龙背。楼中央有券拱门洞3个,左右各有券拱的廊道门洞。主楼前有宽大廊道,设廊柱10根,有木质护栏,底层中间置木质转角楼梯。前后墙开有多扇宽大玻璃窗。小青瓦坡屋项,带有8个小阁楼,前后各4个。面阔62.1,进深14,高13.3米,占地面积869.4平方米。中山楼体量宏大,保存良好,中西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遂宁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载体,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市级

  2012年8月15日

  遂府函[2012]11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43

  西山路瓷器窖藏址

  元

  高升街街道

  办事处滨河社区西山路,西山路南段东侧西门桥桥头

  1979年10月发现。坑距地表1.5米,出土宋元瓷器共8件。其中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碗3件,青釉缠枝花纹蹄足水盂1件,盂高9.5厘米,大口、深腹,身呈筒形。元代瓷器4件,其中有高17厘米的青白釉盘口瓶2件和青白釉印花戟耳瓶和白釉罐各1件。该窖藏地面正处于城西南北堰渠的东岸西门桥边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44

  德胜路瓷器窖藏址

  南宋

  高升街街道

  办事处德胜社区市人民医院内,德胜西路中段南侧20米

  1983年10月发现,窖坑距地表2米深,出土瓷器数件。其中2件龙泉窑产品。1件为青釉瓷碗,1件为贯耳瓷瓶。碗高3.9厘米,口径12.3厘米;瓶高14.7厘米,口径4.1厘米,足径5.1厘米,此碗和瓶保存完好,其余出土瓷器有破损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45

  米市街瓷器银器窖藏址

  南宋

  高升街街道

  办事处米市社区米市街,米市街街口南侧30米

  1983年5月发现。坑距地表2米深,坑内一陶罐中装银器、瓷器共25件,罐中央置瓷碗和银熏炉,四周分置银盘,其中錾花方、圆银盘5件,錾花双耳银杯、球形银薰炉、塔式银炉、狮钮银薰炉、盖各1件,其中一炉的盖径为18.5厘米,上刻“武信□三郎”,盖底沿刻“黄道清行年七十六岁辛亥季春置望远供养”等字。窖中出土青白釉刻花瓷碗15件,口径在18.5—19.6厘米之间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46

  八角亭遗址

  清

  广德街道

  办事处八角亭社区,船山坡坡顶

  八角亭,即文峰阁,原为遂宁标志性建筑之一,乾隆四十七年(1782)修建,阁高16米,楼二层。乾隆时代书画家、蜀中诗人之冠张问陶题有对联:江城如画东西岸,烟雨浮图远近山,额题:舟山一柱。建国后,人民政府两次拨款维修,1978年倒塌,1981-1982年重建后又倒塌,现辟为遗址地,以供人参观纪念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47

  船山坡崖墓(书台山崖墓)

  东汉

  广德街道

  办事处八角亭社区船山坡半山腰,南北堰西侧10米

  该处现存崖墓两座。1985年1月发现清理。均系夫妇分棺合葬墓。其中5号墓为券顶“岩洞砖室墓”,葬具瓦棺2具;6号墓系单室崖墓,有一耳室,葬具砖棺2具,并列放置。两墓出土陶罐、瓶、勺、釜、壶、佩刀武士俑、梳妆俑、摇钱树座及五铢钱等

  市级

  1988年

  遂府发(1988)050号

  古墓葬

  48

  遂甯市烈士陵园

  1988

  广德街道

  办事处八角亭社区船山坡南垭寺,渠河西南约100米

  遂甯市烈士陵园建于1988年8月,坐南向北,总占地面积50余亩。其中烈士墓共8座,陵园内建有伍先华烈士铜像、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等10余处烈士纪念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园内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古香古色,格调高雅,既宏伟壮观,又庄严肃穆,系遂宁市及西南诸省人民瞻仰革命烈士、旅游休闲的社会公益性场所。遂宁是革命老区。在共和国的创立和建设史上,镌刻着我市1722名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其中有旷继勋、蔡梦慰、于渊、伍先华等著名烈士。烈士纪念馆共展出革命烈士图片资料355张、烈士遗物47件、烈士书籍31本、文字资料19326字。该陵园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历年接待群众来园瞻仰宣誓接受教育人数达100万人次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49

  书台山崖墓

  东汉

  广德街道

  办事处八角亭社区书台山半山腰,八角亭东南150米

  1977年省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2座。墓葬由墓门、墓道、墓室组成。墓门用汉砖封堵。M5墓向38°,墓道长1.6米,宽1.01米,高2.16米。室长4.62米,宽2.85米,高2.76米,铺地砖2层,正中有砖砌成排水沟直通墓门。墓四周均用汉砖垒砌。砖有子母榫、楔形、长方形等花纹砖。出土有陶马、陶鸡、陶猪、陶罐、摇钱树座、说书俑、座俑、击鼓陶俑、陶灯等100余件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50

  万鸡山崖墓群

  东汉

  广德街道

  办事处八角亭社区万鸡山半山腰,南北堰西侧10米处

  1980年9月,清理6座。其中1座系券拱岩洞砖室墓,内置砖棺1具。墓均早年被盗。出土陶罐、壶、钵、盏、碗、勺、井、房、仓、炉灯、人俑、家禽和家畜俑、釉陶奁、釜、耳杯、案;铜釜、盆、钵、带钩、五铢钱币及铁刀、棺钉、石灶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51

  广德寺

  宋、明、清

  广德街道

  办事处广德社区卧龙山麓,城区以西1.5公里

  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重建于明洪武至宣德年间(1368~1435),康熙年间(1662~1722)维修并护建。寿福殿、东狱殿、天香阁、寒谷室、通天、达地已拆。其余殿堂基本完整。寺坐北朝南,依山建寺,一进九重,分东、西配殿构成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5729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哼哈殿、圣旨坊、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寿福殿(已拆)、三官殿、佛顶阁,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中轴线东有千佛楼、燃灯殿、百子殿;中轴线西有星辰车殿、观音殿、玉佛殿、善济塔等,大小殿舍26座,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哼哈殿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面阔三间18.8米,进深三间9.37米,通高13.8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上檐施九踩斗拱30攒,下檐施七踩斗拱38攒。天王殿面阔三间21米,进深三间11米,通高12.15米。素面台基高3.7米。垂带式踏道28级。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檐下施三踩斗拱28攒。圣旨坊,四柱三间三楼木坊。面阔三间12米,进深2.5米,通高7米,素面台基高1.5米。垂带式踏道18级。檐下施斗拱,正楼施七踩斗拱5攒,边楼施五踩斗拱2攒。明间额上书“圣旨”二字。大雄宝殿面阔五间22.6米,进深四间22.6米。悬山顶,抬梁式梁架。前檐施五踩斗拱9攒。佛顶阁面阔五间16.2米,进深三间15.2米,通高11.25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舍利塔,四方形七层密檐式砖石实心塔,四角攒尖顶。通高20.2米

  国家级

  2006年

  国发【2006]19号

  第六批

  古建筑

  52

  洞洞寨崖墓群

  东汉

  桂花镇

  槽沙村洞洞寨坡,槽沙村南500米

  位于长约100米,距地面高约50米的岩石中,共11座,分上、下两层布局。坐西北向东南。其中M3为双室墓,单门楣。甬道长1.1米,宽1.48米,高1.36米。墓室长5.58米,宽2.21米,高2.21米,拱形顶,雕刻几何纹等。左侧室长2.04米,宽0.87米,高0.83米。右侧墓口外有石柱、石案等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53

  大坡墓群

  明

  桂花镇

  渡槽村十社大坡半山腰,渡槽村东北300米

  该墓群位于大坡半山腰,坐西朝东,由3座墓组成,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1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0.75米。墓室通高1.3米,通宽2.3米,仅暴露出墓门,深度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54

  古坟土墓群

  明

  桂花镇

  渡槽村十社大坡古坟土,渡槽村东北约300米

  该墓群分布于大坡山腰台地古坟土旁,6座石室墓分前后两排密集分布,前排5座横向排列,从右到左编号为M1—M5,后排1座,编号为M6。其中M6为双室墓,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两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75,0.65米。深2.5米,高1.3米,通宽1.8米。墓室狭小,仅能容棺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55

  川中油气矿桂7井

  1960

  桂花镇

  桂园村桂7井井场,桂花镇镇政府以西约800米

  桂7井建成于1960年3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川中石油大会战建成的最早一批油井之一。位于浅丘地带平地上,背靠一座小土坡,井场平面为长方形,现存抽油机1台,井眼1口,储油罐2个,锅炉房1座,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锅炉房为砖木结构,两面坡屋顶,小青瓦屋面,长5.2、宽5、高4.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56

  碉楼坡崖墓群

  东汉

  桂花镇

  金桂社区碉楼坡,桂花镇西700米

  该墓群开凿在长约100米,距地面高约30米的岩石中,横向并列呈一排分布,共15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18。其中M18坐北朝南,单门楣,门高1.17,宽1.43米。墓室长4.7,宽2.5,高1.8米,拱形顶。右壁有龛,龛长1.87,宽0.78,高0.80米。M8墓门左侧崖壁上有阴线刻汉阙图案。该墓群规模大,线刻汉阙图案精美,为本地汉代崖墓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墓葬

  57

  福寿康宁坡崖墓

  东汉

  桂花镇

  金桂社区福寿康宁坡,桂花镇西北600米处

  该处原有10座崖墓,现仅存1座,其余均因修建庙宇和民居毁损,原墓群分布长约100米,距地面高约10米的岩石中。现存墓坐南朝北,方形墓门,门宽1.3,高1.2米,甬道宽1.3,深1.4米,墓室宽1.7,深1.5,高1.68米。拱形顶,边壁高1.2米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58

  黄连铺石刻

  明

  桂花镇

  金桂社区福寿康宁坡,桂花镇西北方位6O0米

  石刻凿于成绵公路旁高2.1米,宽5.72米,距地面高1.7米的红色砂石岩壁上。四字,坐西向东。大字保存完好,小字风化。从右至左横向排列,楷书阴刻“福寿康宁”四个大字。字高1.7米,宽1.18米。据《遂宁县志》记载为明代进士杨瞻所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59

  五显庙

  1919

  桂花镇

  金桂社区桂新街,镇政府所在地

  五显庙位于回马镇农林村涪江边,始建于初唐高宗永淳二年,坐西南向东北,初建时名马堵寺,后毁于晚唐,五代后蜀主孟子祥执政时期。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57)再建,(与法华寺禅院同时期建立),毁于明末战乱的张献忠部,第三次重建于康熙年间。康熙二十八年(1689)首建三仙娘娘殿,嘉庆年间建拦马殿。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后建卧虎殿、东长殿、玉皇殿以及冥府十二殿堂。占地面积3808.5平方米,该庙原为复四合院布局,现存庙门1栋、厢房2栋、弥勒殿1栋、客堂1栋、三圣殿1栋、玉佛殿1栋共7座古建,皆为穿斗式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台基用条石围砌。五显庙现存古建较为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60

  桂花镇古道遗址

  清

  桂花镇

  金桂社区老虎坡,成南高速公路与205省道交接处以西约100米

  石道遗址位于涪江右岸的老虎坡与白塔坡之间,下接205省道,向上依山势逐级升高,在两坡之间的山垭上向西延伸,通往安居区横山镇。大道东西向分布,现存长约230米一段,宽为2.3—3.5米,用大小厚薄不等的板石平铺而成,上坡地段铺成石质踏道,两侧可见用条石砌成的护坎。大道为驿道支线,连接主要乡镇,为县衙乡镇传递公文,呈报民情,官府征收赋税、运送军粮,村民与散商贸易往来运输货物的道路。该道为桂花镇至横山镇的古道的一段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61

  老虎坡崖墓群

  汉

  桂花镇

  金桂社区老虎坡半山腰,桂花镇东南500米

  该墓群位于长约200米,距地面高约50米的岩石中,横向呈一排并列分布,原为24座,今存10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10。M1坐西北朝东南,双室墓,墓门残。前室残长4.67米,宽2.3米,高1.96米,拱形顶,边壁高1.5米。后室长2米,宽1.2米,高1.4米,拱形顶,后室高出前室地面0.15米。前室左壁有一龛,龛宽0.87,深0.2,高0.35米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62

  桂花禹王宫

  1913

  桂花镇

  金桂社区正大街2O号,桂花镇镇政府东50米

  桂花禹王宫始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1年),今仅存左厢房,建于民国二年(1913)。民国时期是区团总、乡公所住地,建国后一度为镇政府所在地。该厢房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2.5米,高4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四架椽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2米,进深10.5米。其雀替、吊瓜等木构件雕刻精细,中脊上有墨书题记“中国贰年癸丑岁阴历八月廿九榖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63

  周家祠堂

  清

  桂花镇

  金桂社区正大街51号,镇政府东100米、205省道南侧

  周家祠堂原为周乐生建,后作同乐旅馆,现为私人所有。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2米,高0.45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七架梁,前后乳袱搭牵用4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0.75米,进深7.98米。双开木板门,前有踏步五级。屋前有方形小天井,天井中有石砌花台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64

  姜家坡崖墓群

  汉

  桂花镇

  金井村姜家坡,桂花镇以南5公里

  该墓群位于姜家坡半山腰,开凿于长约30、离地面高约7—8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分布,共6座,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M1-M6。其中M1坐西朝东,墓道长1.8米,宽1.6米。墓门有门框一层,门宽1.35米,高1.2米。甬道宽1.25,高1.15,深0.8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35米,深4米。拱形顶,边壁高1米,室顶距室底高1.95米。左壁有一龛,龛宽1.9,高0.6,深0.5米;后壁有一小龛,宽0.25,高0.25,深0.15米。M2仅暴露出小部分墓口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65

  登高坡崖墓群

  汉、南北朝

  桂花镇

  来龙村一社登高坡,来龙村西南约300米

  该墓群分布在登高坡半山腰高约6-8米、长约1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8座,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M1-M8。其中M2仅暴露出带双层门框的墓门,完全封闭,墓室未被打开。M3坐南朝北,双室墓,长方形墓门有门框一层,门宽1.5,高1.6米。甬道宽1.2,深1.2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3、通深4。前室宽2.3,深2.1米,后室高出前室地面25厘米,宽2.3,深1.9米。盝形顶,边壁高1.7米,室顶距室底高2.3米。前室右壁有一龛,龛宽0.7、深0.2、高0.25米;后室左壁有一龛,龛宽1.9,高0.6,深1.1米;后室后壁有一龛,宽1.1,深2,高1.2米,拱形顶。M4盝形顶中央装饰用圆形、方形套合的太阳图案。M7后室右半部有雕凿的石棺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墓葬

  66

  花拱桥

  清

  桂花镇

  南垭村花拱桥,南垭小学以北100米

  该桥始建于清代。1970年建乡村公路时拆除了原桥面,在原拱券上再加了一层拱券,以增加桥的强度供车辆通行。为单孔拱券式石桥,南北横跨于宽约8米的河沟上,贯通从南垭到桂花镇的乡村公路。桥面已改为碎石路面,长10.4米,宽3.9米。拱卷宽3.9米,跨度6米。拱顶外壁上刻有波浪纹图岸。桥的两端各有石台阶通往桥下河岸边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67

  漆家桥

  清

  桂花镇

  漆家桥村漆家桥,漆家桥村西北约60米

  漆家桥,又名接龙桥,建于嘉庆七年(1802)。该桥为单孔拱卷式石桥,东西横跨于一条小河沟上,贯通从桂花通往大英县的县级公路。桥面长11米,宽8.95米。两侧有护栏。拱券跨度7.3米,宽4.75,高3.8米。拱券上雕刻有精细的卷草图案,拱券顶部雕刻有阴阳鱼图案,拱顶外侧桥身上刻有一块长方形记事碑,碑文楷书竖排“大嘉庆七年□月十七日建修接龙桥就日踩桥大吉记□尖石列名于后……”。该桥坚固结实,拱券高大雄伟,记事碑保持完好,历经200余年仍能承载过往车辆,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68

  漆家河堰

  清

  桂花镇

  漆家桥村一社齐全饲料养殖厂大门前,漆家桥村东南100米

  河堰始建于清代。横跨于小河沟上,东西向。两岸用条石错缝垒砌堡坎,中间先筑四个尖圆形桥墩,再在桥墩之间用条石筑坝,坝顶与桥墩齐平。坝顶宽0.8,底宽5,长10.5,高3.5米,坝体横断面呈梯形。堤坝上设有三个高、宽约30—40厘米的方形泄洪孔。每个桥墩之间设有宽8厘米,深10厘米的插槽,插上木板后可提高坝体高度,以利蓄水。整个堤堰结构坚固,设计合理,既可蓄水泄洪,又可作桥梁通行,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69

  大湾坡崖墓群

  东汉

  桂花镇

  石包村五社大湾坡,石包村东南500米

  该墓群分布在大湾坡半山腰高7、宽30米的崖壁上,共3座,并列一排布局,相互间距1.5-2米,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2坐东向西,单室墓,墓门宽1、高1.1米,甬道宽1,深0.8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宽2.1、深3、高2.1米。该墓群崖墓结构简单,平顶,墓室较小,是本地早期东汉崖墓的典型特征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70

  大岩腔崖墓

  东汉

  桂花镇

  石包村五社大岩腔,石包村东南300米

  该墓开凿于离地面高10米的崖壁中,坐东向西,共2座,并列呈一排。仅暴露出墓门,墓门被杂草、泥土堵塞,墓室结构不详。墓门呈方形,高、宽均为1米。崖墓所在的崖壁高近15米,为红砂岩质地,其下部的粘土自然流失,形成内凹的空腔,当地人称大岩腔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71

  白塔抽水站

  1960

  桂花镇

  瓦窑村白塔坡涪江岸边,桂花镇东南300米

  白塔抽水站建成于1960年代。为解决丘陵地区灌溉问题,63年四川省委提出了以机电提灌为主,提蓄结合,综合利用的水利方针,遂甯县开始大量修建电灌站用机电提灌从江河抽水。抽水站平面呈椭圆形,宽8米,长11米,高10.8米,占地面积88平方米。砖石结构,座南向北。条石垒砌的台基高2米,其上为16层条石错缝垒砌的外墙,外墙上建砖混结构的平房。石砌外墙下部有2根直径0.35米的抽水铁管。抽水站右侧建有4米高的条石堡坎。整个建筑坚固结实,可以抗拒涪江洪水的冲击,建成后可灌溉面积4000余亩,在1969、1979年的大旱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是遂宁地方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72

  石佛庙

  清

  桂花镇

  瓦窑村白塔坡山麓,镇政府东南200米

  光绪十九年(1893)夏,涪江大水,上游冲来一尊石像,为达摩祖师像,民众打捞上岸,于当年九月建庙供奉,取名“石佛庙”。今仅存正殿。该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6.5米,高1.3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四架椽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5.7米,进深11.2米。前有踏步七级,直接以红砂岩崖壁为后檐墙。中脊上有墨书题记“大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巳盂秋月廿七日□□”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建筑

  73

  蛮洞坡崖墓

  东汉

  桂花镇

  响堂村蛮洞坡,响堂村以东约300米

  该墓位于蛮洞坡山顶东面,坐西朝东。墓门宽1.1米,高1米。甬道平面为外窄内宽的梯形,宽1.1-1.4,高1,深0.9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6,长4.2米,拱形顶,边壁高1.3米,室顶距室底高1.7米。左壁有一龛,龛宽2.2,高0.6,深0.8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74

  川中油气矿桂16井

  1961

  桂花镇

  肖家桥村桂16井井场,肖家桥村南约400米

  桂7井建成于1961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川中石油大会战建成的最早一批油井之一。位于浅丘地带平坝上,背靠一座小土坡,井场平面呈长方形,现存抽油机1台,井眼1口,储油罐1个,锅炉房1座,蓄油池1个,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锅炉房为砖木结构,两面坡屋顶,小青瓦屋面,长5.2、宽5、高4.5米。蓄油池依小土坡而建,四周用条石错缝围砌,平面呈长方形,长11.4,宽6.7,高1.3—5.3,厚0.65米,容量约200立方米。油井建成之初,因为铁质储油罐缺乏,开采出来的原油就用石质的蓄油池盛放,这是在当时极端困难情况下建设川中油气田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75

  肖家桥

  清

  桂花镇

  肖家桥村一社肖家湾,肖家桥村西北500米

  该桥始建于清代,为五孔平梁式样石板桥。东西向横跨一条宽5-6米的小河沟上。两岸用条石垒砌作桥台,河床中央用条石垒砌低坝作桥基,桥基上为四个长方形桥墩,桥板上再铺石板做桥面。桥面用15块同样大小厚0.36米的石板并排齐缝铺成,每块桥板石下面用两块木梁承托。桥宽1.93,长15.7,高2.9米。肖家桥用料粗大,石板厚重,是典型的平梁式石板桥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76

  八二坡崖墓群

  汉

  桂花镇

  燕窝村八二坡,燕窝村西北500米、205省道南侧30米

  该墓群位于八二坡山巅,长70米,开凿于红砂岩中,共4座。M2坐西向东,双室墓。墓门宽1.3米,高1.2米。甬道宽1.3,高1.2,深1.1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前室宽2.8,深2.1米,后室高出前室地面0.2米,后室宽2.8、深2.4米。拱形顶,边壁高1.3米,室顶距室底高2.2米。右壁前室有一龛,龛宽0.9,高0.3,深0.25米。右壁后室有一龛,龛宽2.1米,深1.2米,高0.65米。左壁前室有一龛,龛宽2.1米,深1米,高0.55米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77

  黄龙寨遗址

  明、清

  桂花镇

  燕窝村黄龙寨,燕窝村东北500米

  黄龙寨位于涪江右岸的高坡上,由寨子坡、庙子坡、象鼻子坡、姜家坡4个山头组成,分布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寨垣位于山腰,用厚约20—30厘米的条石垒砌,部分地段直接构筑在陡峭的石壁上,高大险峻,垣宽0.3-0.5米,高6-10米,总长约2500米。有南、北两道寨门,门外接石质踏道,北寨门已被拆毁,南寨门可见残存的寨门柱。黄龙寨内原有寺庙、书院等建筑,今已无存。整个寨址规模宏大,寨垣保存良好,为研究地方历史、古代军事设施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78

  燕窝村墓

  东汉

  桂花镇

  燕窝村毛狗坡,205省道以南约300米

  该墓位于毛狗坡山顶西侧,坐东向西。横向开凿于土层中,墓室外可见大量毁弃的几何纹楔形砖、长方形砖、子母榫的条行砖以及陶质砖棺盖。已暴露出墓室前半部分,暴露出来部分的深4.5,高0.8,宽2.3米。墓室左右壁用条石错缝垒砌,条石长70—80,高15—25厘米,厚15厘米,墓室内充满五花土,土中夹杂着大量砖块及少量陶片。该墓结构特殊,形制少见,为研究本地汉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79

  毛狗坡崖墓群

  汉

  桂花镇

  燕窝村毛狗坡半山腰,205省道以南约350米

  该墓群分布在毛狗坡山腰至山顶,坐东向西,共7座,分上下3层布局,从左到右、从下向上分别编号为M1-M7。大部分墓仅暴露出小部分墓门,墓室内淤满泥土,多处出现室顶垮塌现象。其中M6为单室墓,墓门、甬道毁损,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残深5米,宽2.5,高2.1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80

  高家梁子修路碑

  清

  河沙镇

  赤岩村9社高家梁子,赤岩村北350米

  该碑为条形碑,红砂石质,坐西朝东。碑高2米,宽1.14米,厚0.14米。该碑刻记录了乾隆六十年(1795)当地乡绅、商贾、僧人等修建蓬溪鸣凤至沙河场的是板大道的事迹,记录每人的工程量,修路多少丈。碑文楷书,竖行,列举了人名和修路数量,落款可辨“大乾隆六十年佳……”等字样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81

  赵家祠堂

  清

  河沙镇

  祠堂村1社赵家祠堂,祠堂村以东约30米

  该祠堂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存左右厢房和门厅一部,正厅被拆除,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前排门厅余两间面阔8.6米,进深5.65米。左右厢房台基条石围砌,高0.2米,木构梁架抬梁式,四椽袱前后用两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2.2米,进深一间4.8米。祠堂门厅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雕狮子,厢房的雀替、撑弓、吊瓜等构件雕刻有龙、鱼、团花、人物等精美图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82

  黑石岩崖墓群

  南北朝

  河沙镇

  祠堂村5社会事坡,祠堂村以南约800米

  该墓群分布在会事坡半山腰黑石岩高约20米,长约16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横排布局,共5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5。其中M3坐东朝西,双室墓,长方形墓门有门框两层,门宽1.2,高1米,甬道宽1,深0.9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前室宽2.2,深1.8米,后室高出前室地面0.15米,宽2.2,深2.2米。拱形顶,边壁高0.9米,室顶距室底高1.4米。前室右壁有一龛,龛宽0.7、深0.25、高0.4米;后室左壁有一龛,龛宽0.4,高0.2,深0.14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83

  马桑梁子蒋氏墓

  清

  河沙镇

  凤凰咀村2社马桑梁子坡,凤凰咀村东北约1500米

  该墓位于马桑梁子坡半山腰,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2米,深5米,高1.5米。冢前0.3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两柱一间一楼,宽1.6,高2.7,厚0.7米。主楼有匾,匾额已风化剥落,残留一个字“蔚”。枋上浮雕有“二龙戏珠”图案。明间有镂空雕花罩,罩的四周边缘刻有卷草花纹,罩后有碑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84

  王家面房墓群

  明

  河沙镇

  谷村村2社大坡,谷村村西北约1000米、王家面房以北30米

  该墓群位于大坡脚下,分上下两层分布在坡的东面,坐西向东,共6座,分别编号为N1-M6,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墓室大部被泥土覆盖,仅暴露出来墓门。其中M2由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0.85米,通宽2.3米,高1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85

  土地崖摩崖造像

  清

  河沙镇

  接龙村一社土地崖,村办公室以北约2000米

  该处摩崖造像位于洞子岩半山腰,刻于红砂石崖壁上,坐东朝西,造像1龛,立面面积约1平方米。拱卷形龛,龛高0.53米,宽0.27米,深0.20米。造像1尊,为文官像,善迦趺坐于石台,像高0.50米。当地村民称地主菩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86

  观音坝朴家宅

  清

  河沙镇

  井碑桥村4社观音坝,河沙镇西南约500米

  该宅坐南朝北,呈三合院布局,现存正房三间、左厢房五间、右厢房两间,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中正房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3米,占地面积138平方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7架梁,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3.5米,进深7.3米。双开木板门,前有踏步5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87

  观音顶墓

  明

  河沙镇

  井碑桥村4社观音顶坡,河沙镇西南250米

  该墓位于观音顶坡东坡,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1.34平方米。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不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95,0.9米,高1.5米,深2.7米。通宽2.2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88

  德胜寨遗址

  清

  河沙镇

  井碑桥村4社观音顶山德胜寨,河沙镇镇政府西南250米

  该寨门位于观音顶山北侧,坐西向东,为红砂石砌拱卷式门洞。德胜寨分布于观音顶山的山顶平台,以环绕四周的悬崖绝壁为寨垣。其东寨门紧靠右侧陡峭的悬崖而建,横跨上山小路。寨门条石垒砌,券顶,门洞宽2,深3.2,高2.6米。门通宽3.2米。该寨门保存完好,依山而建,是研究古代山寨的重要实物资料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遗址

  89

  黄基坡小坟山墓群

  清

  河沙镇

  井碑桥村黄基坡小坟山,井碑桥村以西约1000米

  该墓群位于黄基坡半山腰,共5座,从右到左分别编号为M1-M5。其中M3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围砌,宽3米,深6米,高2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2柱1间1楼。碑楼宽2.1米,高4米。主楼刻“福”字和花卉图案,枋上刻有戏剧故事场景。明间有罩,罩后嵌碑,碑文字迹模糊不识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90

  插把堰拦河坝

  1944

  河沙镇

  井碑桥村六组插板堰,村办公室西北1500米

  该堰坝位于河沙镇井碑桥村六组插板河沟上,始建于1944年,南北向,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堰坝用条石垒砌而成,全长40米,上宽3米,下宽6米,层层上收。中间四墩以条石垒成,墩与墩之间用铁板拦水。1964年进行维修,灌溉农田200余亩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91

  烧土地桥

  清

  河沙镇

  栖凤村2社烧土地,镇中心小学以东约150米

  该桥始建于清中期,为双孔平梁式石桥,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无名小河上。桥长7.7米,宽2.05,高3.25米。桥面用6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3.1,宽0.65,厚0.3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1个,上下13层,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作为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今木梁已毁。桥墩迎水面上端石雕已毁。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92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

  1947

  河沙镇

  栖凤村3社,河沙场镇一品轩街

  1947年中共川北第二工委派共产党员王子度回遂,在此设立秘密机构开展活动。1947年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在此成立,王任书记,着手建立地下武工队与敌斗争。旧址别名“一品轩”,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坐东朝西,建筑面积245平方米,占地面积345平方米。正房面阔9.6米,进深8米,通高8米,走廊为木制栏杆。现保存较完整。前为街房三间,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面阔9.6米,进深8米,通高8米。后面楼上为寝室,楼下为茶社,从后门可通后山,便于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

  市级

  2012年8月15日

  遂府函[2012]11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93

  冷饭垭桥

  清

  河沙镇

  栖凤村三组冷饭垭,村办公室以北约1000米

  该桥始建于清中期,为四孔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河沙沟小河上。桥长21.7米,宽1.44米,高3.5米。桥面用八块同样大小的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4.2米,宽0.87米,厚0.4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三个,上下十二层,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是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94

  李田坝堰

  1964

  河沙镇

  桥墩村三组李田坝,村办公室西南800米

  李田坝堰修建于1964年,坐东北朝西南,横跨唐家河上。堰坝全长28.5米,分为两段,左段筑边长16、高4.5米的方形土石混合坝,右段筑上宽2米、下宽4米的弧形石坝,石坝直接用条石层层垒砌。堰坝上立桥墩6个,墩上起拱,上作桥面供人通行,下作放水闸道。拱卷宽2.82米,跨度4.3米。该堰桥堰一体,多重功能,建成后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灌溉附近农田300亩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95

  花牌坊桥

  清

  河沙镇

  三元桥村4社,村小学以南约100米

  该桥始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横跨于无名小河上。桥长9.6,宽3.3,高3.9米。桥面用板石两两横排齐缝铺成,中间高两端略低。板石长1.1,宽0.22,厚0.3米。拱券宽3.3米,跨度5.2米。两侧护栏用条石错缝砌成,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桥台。该桥造型古朴,保存良好,有典型意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96

  阅耕桥

  清

  河沙镇

  双叉村5社桂花堰,双叉村东北约120米

  该桥始建于清,为两孔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桂花堰小河沟上。桥长9.5,宽4.7,高2.5米。桥面用4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2.95-4.4米,宽0.8米,厚0.4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1个,上下9层,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作为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今木梁已毁。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该桥是清代乡绅曾三省、王在宽修建,桥的迎水面刻有“阅耕桥”三字,七十年代修建桂花堰时加宽桥面,将桥名遮盖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97

  刘家院井

  清

  河沙镇

  送家沟村4社刘家大院,送家沟村以东约100米

  该井位于刘家大院中。井台用石块、泥土垒砌,高出四周0.3米,其上用一整块方形板石铺就,边长1.25米,厚0.2米。板石中央是圆形井眼,直径0.54米。四方形井壁用厚0.5米的条石层层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98

  送家沟村大坟山墓

  清

  河沙镇

  送家沟村4社岩龙嘴坡,送家沟村以西南约110米

  该墓群位于岩龙嘴坡半山腰,共2座,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2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1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围砌,宽5.5米,深6米,高2.5米。冢前0.5米有条形石碑一座。碑首为半圆形,碑宽0.8米,高1.6米,厚0.15米。碑刻墓联“世代荣昌”,“坟茔并合莲花开”,“兰桂同荣俎豆华”,碑文“皇清待赠(诏)显考(妣)刘公(门)讳登高(冯氏)老大(孺)人之墓”,“大咸丰九年毂次己未季冬月廿九日”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99

  送家沟村刘家宅

  清

  河沙镇

  送家沟村6社刘家大院,送家沟村西北约1000米

  该宅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26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5.2米,高0.6米。木构梁架穿斗式,7架梁,四穿用5柱,明间前施2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3.7米,进深8.6米。明间施格扇门,前有踏步5级,明间大门旁立有石敢当的雕像,门楣上两朵四叶花形的门簪之间有木雕镇宅木吞口像。明间后壁设有神龛,宽1.3米,深0.35米,高3米。正门上方有一镇宝木吞口,门右侧后有一石敢当。门内有一匾悬挂于二梁郑重,题“桥老桂芳”。该宅形制在清代民居中有典型意义,石敢当像、木雕镇宅吞口像、神龛、木匾能保存下来的实为罕见,对研究地方民俗、信仰有重要作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00

  蒋家坡墓群

  清

  河沙镇

  送家沟村蒋家坡,送家沟村以东约100米

  该墓群位于蒋家坡半山腰,共4座,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分别编号为M1—M4,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其中M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3.6米,长5米,高1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2柱1间1楼。碑楼宽1.3米,高1.8米,厚0.4米。明间嵌碑,青石质地,碑文“清故显考蒋公五成……”,“道光七年岁在丁亥……”。枋上刻墓联横批“小云其吉”,柱上刻墓联“岭上梅花香百里”,“墓前秋月照万□”。该墓群为蒋氏家族墓地,从上到下反映出时间上的早晚关系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01

  八块桥

  清

  河沙镇

  玉瓶村五组河沙沟,村办公室以南约2000米

  该桥始建于清中期,为三孔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河沙沟小河上。桥长8.46米,宽1.34米,高2.25米。桥面用八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2.2米,宽0.60米,厚0.20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3个,上下八层,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作为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今存木梁4根。桥墩迎水面为三角形,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02

  天上宫

  清

  嘉禾街道

  办事处明月社区明月花园小区西山路611号,四川宋瓷博物馆南侧20米

  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以后多次维修。现仅存戏楼、书楼、大殿,其余建筑均已被拆除。原在市城区天上街,2002~2003年9月迁至现址并复原。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32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戏楼面阔三间9米,进深三间13米,通高9.7米。三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梁架。檐下施装饰性斗拱。大殿面阔五间26米,进深二间10米,通高9.8米,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前檐下施装饰性斗拱51攒。书楼位于大殿左右两侧。左、右书楼各面阔三间12.4米,进深三间6米,明间通高7.5米,次间通高6.55米。书楼明间为重檐歇山顶,左右次间为卷棚顶,穿斗式梁架。现为遂宁市图书馆使用

  省级

  2007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2007)11号

  第七批

  古建筑

  103

  天峰街墓

  宋

  嘉禾街道

  办事处天峰社区天峰街市妇幼保健院内,天峰街西侧30米

  该墓为石室墓,坐西朝东,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8,1.02米,深2.73,高1.55米,通宽2.85米。墓室之间有隔梁,厚0.39米。室内壁上浮雕有浅龛和花卉图案。2000年12月16日,由遂宁市文物管理所抢救发掘,出土有石马1对、石翁仲1对、石虎1只、古钱币10余枚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04

  吴家湾一级抽水站

  1962

  嘉禾街道

  办事处吴家湾社区吴家湾,和平桥以北50米

  该抽水站1962年12月动工,1963年2月建成,装机6台,410千瓦,位于渠河(南北堰)西右岸,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布局呈八角形,四周用砖错缝砌墙,墙上架设三角木梁,八角攒尖顶,上覆小青瓦。径7.5,现高6米,下面有3米左右的底层因修筑河堤而被泥土掩埋。西面墙体开有双开木板门。该抽水站是六十年代初绵阳地区水电局设计的两个高扬程大流量的电灌站之一,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05

  凤咀咀崖墓群

  汉

  九莲街道

  办事处北坝村六社凤咀咀坡,北坝村西1500米

  该墓群分布在凤咀咀坡高出地面约3米、长约3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墓门之间的间距为1.8-3米,共7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7。其中M1坐北朝南,单室墓,墓门方形,门宽1.3,高1.2米。甬道宽1.3,高1.2,深1.3米。墓室宽2.3,深4米,平面呈长方形,拱形顶,边壁高1.1米,室顶距室底高1.8米。其余崖墓多有坍塌现象,仅出露上半截墓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06

  定远将军墓

  清

  九莲街道

  办事处北坝村张家祠堂湾柏树梁,北坝村西北约2000米

  据《张氏家乘》卷首:定远公卒雍正三年(1725)乙已二月二十六日,葬玉堂山,田太夫人卒葬象山。“鹏翼,字震青,行二,邑庠生。随出使俄罗斯国,功加游击,加封定远将军。以子懋敏,敕赠修职郎。以孙勤绪,貤赠文林郎。生顺治八年辛卯十一月十七日,配庞氏,继娶田氏。邑处士存壁。公女俱倒,封淑人……”。墓地位于名叫柏树梁的小山梁上,坐西向东,封土已平,推测墓室在地表下。前立条形碑,高1.92,宽1.2,厚0.13米,碑上阴刻楷书:“皇清敕赠文林郎功加定远将军张公震清府君墓”,“大乾隆九年(1744)岁在壬申仲冬朔二日穀旦”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107

  九莲寺崖墓

  东汉

  九莲街道

  办事处北兴社区九莲山,北固乡西南200米

  该墓位于九莲山东南的山腰上,坐西向东。由墓门、墓道、墓室组成。墓门高1.3米,宽0.95米。墓道长2.2米,宽2.3米,高1.6米。室长4.4米,宽2.5米,高1.6米,拱形顶。右侧有壁龛,后壁有棺台,出土器物共6件,有红陶俑2件、灰陶俑2件、红陶罐2件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108

  铜鼓山崖墓群

  汉

  九莲街道

  办事处石溪村洪家湾铜鼓山,石溪村西北1000米

  该墓群位于铜鼓山山顶,开凿于高3-4米、长约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上,横向并列呈一排布局,共4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4。其中M1坐西向东,墓门及甬道保持完整,墓室完全坍塌。墓门宽1.1,高0.8米,甬道宽1.1,深1.2米。崖壁下面农耕地里采集到陶器标本5块,4块为褐釉陶盖残片,1块为灰陶钵口沿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09

  蛮洞咀崖墓群

  汉

  九莲街道

  办事处石溪村蛮洞咀,石溪村西面约100米

  该墓群分布在蛮洞坡向东延伸的山咀上,开凿于离路面高约5-6米、长约6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墓门之间的间距为0.8-2米,共15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15。其中M9坐北朝南,多室墓,由墓门、甬道、前室、中室、甬道、后室组成。墓门有门框一层,门宽1.48,高1.2米。甬道平面呈内宽外窄梯形,宽1.28-2.5,高1,深1.5米。前室宽3.1,深4.3米,平面呈长方形,拱形顶,边壁高1.35米,室顶距室底高2.1米。前室左壁有一龛,龛宽0.97,高0.3,深0.28米。中室室底高出前室底0.2米,长方形,宽2.3,深2.8米,室顶距室底高1.5米。中室与后室之间有门和甬道,门宽1.1,高1.2米,甬道宽0.8,高1.05,深0.4米。后室平面也为长方形,宽2.3,深4.6,高2.05米。整个M9总进深为13.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10

  石溪浩水电站

  1946

  九莲街道

  办事处石溪村石溪浩,石溪村北300米

  石溪浩水电站建成于民国35年(1946),利用四联堰引涪江水发电,解决了城区照明问题。1959年后仅在每年春灌和抗旱时临时发电,1978年该站机组拆除。现存发电厂房1座。该建筑坐西向东,面阔7、进深13、高7.3米,占地面积91平方米。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顶,小青瓦坡屋面。南端山面有双开木板门,门上方墙体堆塑有“遂甯县跃进水电厂石溪浩发电所”美术字体标识,左墙开有六扇半圆拱形玻璃窗。该厂房是遂甯现存较早的工业建筑,是地方能源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市级

  2012年8月15日

  遂府函[2012]11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11

  石溪浩水利枢纽

  1941

  九莲街道

  办事处石溪村石溪浩,石溪村北约30米

  石溪浩水利枢纽始建于1941-1943年,最初是在宽4米的四联堰引水渠上建一节制闸并附设发电站。1957-1959年扩建为宽12-18米的南北堰(原四联堰),石溪浩闸坝也加宽。1977-1984年再次扩建南北堰,渠底宽19-24米,石溪浩枢纽增设船闸、支渠节制闸,成现今规模。该枢纽南北向横跨于南北堰引水渠上,其右半部分为多孔拱卷式石桥样式,条石垒砌,拱卷式涵洞用条石封堵,其上保留有石刻文字“石溪所一九五七年建设”;左半部分设船闸,为钢混结构;左岸建有支渠节制闸2个,同样用条石垒砌,拱卷式涵洞设有闸门。整体长40、宽4-7、高出水面约8米。该枢纽有节制水流、分水灌溉、通航等多种功能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12

  羊子岩崖墓

  东汉

  九莲街道

  办事处石溪村羊子岩,石溪村西北50米

  2000年12月21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固乡石溪浩叶岩砖厂在取土中发现一座崖墓。墓室位于距地面10米高的崖壁中,坐西向东,当时即被完全破坏,墓室无存,结构不祥。从附近村民中征集到出土文物2件:红陶马头、红陶鸡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13

  文苑路石佛头像出土窖藏址

  唐

  凯旋路街道

  办事处文星社区文苑路,文苑路中段以北约10米航校宿舍楼

  2000年1月18日,市城区遂宁一中外航校宿舍楼工地出土唐代圆雕石佛头像3个。佛头像埋藏在距地表1米深处,红砂石质地,共计佛头2个、菩萨头1个。佛头SNB2539螺发高髻,额头宽大,双耳下垂,慈眉和目,鼻翼挺拔,脸庞丰腴,面带微笑,颈部有两道肉褶,红砂石质表面残留有白色质地彩绘痕迹,额头部位可见当时贴金留下的几点金箔裂痕。宽22.8,残高30厘米。佛头SNB2540螺发,宽额,长脸颊,大耳下垂,慈眉和目,鼻翼挺拔,嘴唇线条柔和,下额入颈部均有肉褶,表面残留有白色质地彩绘痕迹,颈部断面凿有一方孔,推测为榫卯结构的遗留。宽20.2,残高31厘米。菩萨头SNB2541头戴宝冠,冠上饰有三化佛小龛,刻划细腻,化佛头光、结迦跌座于莲台之上,宝冠下部、额头位置饰有带状装饰图案,上下为联珠纹,中间为长方形连续图案,长形脸颊,慈眉和目,鼻嘴、唇线条柔和,面宽微笑,大耳下垂,下颌及颈部刻有肉褶。后脑位置雕成长条形圭状,中央有一小孔,似为榫卯结构的遗留,颈部断面中央也凿有方孔,头像表面残留有白色彩绘痕迹。宽17.6,残高26.9厘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114

  蒋家祠堂

  清

  老池乡

  店子村蒋家湾,村办公室以南约1500米

  该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原为四合院布局,现保存正房和西厢房。正房台基用条石围砌,长26.04米,宽22.95米,高0.3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六架椽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明间宽4.7米,次间宽3.72米,梢间宽3.89米,进深6.7米。明间双开木板门,前有踏步一级。西厢房面阔五间22.95,进深6.8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15

  牛脑壳坡崖墓群

  东汉

  老池乡

  店子村五组牛脑壳坡,村办公室以南约1500米

  该墓群分布在牛脑壳坡半山腰高约5米、长约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2座,从左至右分别编号M1-M2。其中M1坐西朝东,受自然因素影响,墓门、墓室早年垮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16

  罗汉桥

  清

  老池乡

  店子村五组叶家河上,蒋家院子以南约50米

  该桥始建于清中期,为三孔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叶家河上。桥面长12.16,宽1.34,高3.73米。桥面用六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4.05米,宽0.65米,厚0.4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两个。桥墩迎水面上端圆雕有狮子、人物,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17

  店子村墓群

  明

  老池乡

  店子村五组油房坡,村办公室以南约900米

  该墓群位于油房坡山脚,分上下二层分布在坡的北面,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共3座,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2由用板石砌成宽容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4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米、0.83、0.78、0.85米,高0.9米,深2.6米。通宽4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18

  油房坡崖墓群

  东汉

  老池乡

  店子村油房坡,蒋家院子西30米

  该墓群分布在油房坡半山腰高约5米、长约30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12座,从左至右分别编号M1-M12。其中M1坐西朝东,早年扰乱,墓门暴露,墓室内部垮塌,结构和布局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19

  月亮坡崖墓群

  东汉-南北朝

  老池乡

  店子村月亮坡,魏家院子以西约50米

  该墓群分布在涪江西岸高坡月亮坡的半山腰,开凿于高约5米、长约30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前临开阔的沿江冲积平坝将家坝,地势高峻。共30座,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从左至右分别编号M1-M30。其中M1坐西朝东,单室墓,早年扰乱,墓门、甬道毁损,墓室暴露。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5米,残深4米。拱形顶,边壁高1.6米,室顶距室底高2.3米。右壁有并列两龛,一龛局部被毁,一龛宽1.9米,高1.2米,深0.8米。墓室仿木构建筑,左右壁拱卷处雕刻出木梁,拱顶雕有檩椽,后壁中央有一斗拱,作一斗二升。特别重要的是墓室右壁、后壁有精美的浮雕画像15幅,右壁8幅,上下两排各4幅,后壁上部有主题画像1幅,下部有画像6幅,上下两排各3幅,部分画像已完全风化,画像布局类似于东汉画像石、画像砖墓。后壁主题画像内容是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像,其余画像主要表现的是男女演奏瑟、笙簧、琴等乐器的形象,以及建筑、斗拱、三足神鸟等图案,与神话传说中女娲制乐的故事有关。画像人物与四川东汉崖墓经常出土的抚琴、吹笙等陶俑形象一致,画像布局与东汉画像石、画像砖墓相似,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神话故事场景,对研究四川东汉南北朝崖墓的葬制、葬俗和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信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省级

  2012年

  川府函[2012]149号

  第八批

  古墓葬

  120

  庾化高墓

  清

  老池乡

  飞跃村6社包坟咀坡,飞跃水库以北约100米

  该墓位于包坟咀坡半山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8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5.4米,深8米,高2米。冢前1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2柱1间1楼,两侧有抱鼓。碑楼宽2.8,高3,厚0.46米。主楼匾刻“佑启后人”,柱上刻墓联“骸骨千秋藏宅□”,“芳型迈出载伟传世间”。明间嵌碑,碑文“……考(妣)庾公讳化高……”,“大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仲春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21

  樊哙山墓群

  明

  老池乡

  飞跃村6社樊哙山,樊哙山主峰东南约50米

  樊哙山位于涪江右岸,山峦重叠,高峻险要,主峰海拔413.6米,相传西汉大将军樊哙曾葬于此,故名。该墓群位于樊哙山山顶,分上下两层分布在坡的东南面,坐西北朝东南,共3座,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1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1.2、1.3米。通高3.8米,通宽2.4米,深4.4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22

  樊哙山南炮台遗址

  清

  老池乡

  飞跃村6社樊哙山,涪江河岸以北约200米

  樊哙山位于涪江右岸,山峦重叠,高峻险要,主峰海拔413.6米,相传西汉大将军樊哙曾葬于此,故名。该炮台遗址坐北朝南,地处樊哙山山顶,由并列成一排的三块巨石组成,为3座炮台的遗迹,占地面积215平方米。清代至民国,樊哙山土匪盘踞,依山筑寨,在山顶平整岩石,修筑炮台,布置大小铜炮、铁炮多座,控扼涪江航道。其中二号炮台遗址为一快长7.5、宽7米的巨石,位于悬崖绝壁上,视野开阔,南侧200米处为涪江河岸。巨石之上尚存有直径0.2米的柱洞、边长0.3米的方形凹槽和一些凹坑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123

  樊哙山墓

  清

  老池乡

  飞跃村6社樊哙山南坡,米家院子以西约10米

  该墓位于樊哙山南坡山麓,修于光绪25年(1899),坐北向南,共2座,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1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5米,长8米,高2.7米。冢前部条石围墙中央置墓门,门旁立柱,门上刻字成碑。门宽0.6,高1米。碑文模糊不清,柱上刻墓联“千秋□祠临斯地,万代蒸堂隆此间。”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24

  姜家湾庾公墓

  清

  老池乡

  飞跃村6社姜家湾狮子岩坡,米家院子以西约20米

  该墓坐西朝东,面积8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围砌,宽4.3米,高2.6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五楼,两侧有抱鼓。宽4.0,高3.7米。主楼匾刻“斋郡堂”。主楼下竖板内刻“羽□□□墓”,竖板左右刻“厥后克昌”四子。枋上浮雕卷草纹,柱上刻墓联。明间内嵌碑,外有镂空万字花罩。左右次间碑刻行书祭文一篇“此地钟灵……”,“堪羡庾公志笃……”,字体灵秀,文笔优美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25

  万古桥建桥纪事碑

  清

  老池乡

  飞跃村6社万古桥,胡家河北岸约20米

  该碑位于胡家咀崖壁下石板大道旁,前临胡家河,坐南向北,红砂石质地。碑首为半圆形,刻“万古桥”三字。碑宽0.85米,高1.45米,厚0.3米。刻有2厘米见方的楷体文字200余字,主要记录了清代当地人修建万古桥的起因、经过及务工情况,落款为“大道光十七年……梓匠赵远和”。万古桥已在1981年涪江大水时被冲毁,只有记事碑仍立在石板大道与崖壁间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126

  尖尖坡墓群

  明

  老池乡

  飞跃村尖尖坡,胡家院子北20米

  该墓群位于尖尖坡山麓,由4座墓组成,分别编号为M1-M4,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其中M1坐南朝北,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四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0.75,0.78,0.82米。深2.3米,高1米。通宽5.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27

  福祥村玉皇庙坡崖墓

  东汉

  老池乡

  褔祥村5社玉皇庙坡,三新小学以北约50米

  位于涪江右岸长约3公里,距地面高20米的岩石中,共78座。M41墓向北。由墓门、墓道、享堂、墓室、侧室组成。墓门为单门楣。高1.3米。墓道长1.3米,宽1.18米,高1.4米。享堂长2.7米,宽2米,高2.2米。墓室长2米,宽2.2米,高2米。左侧室长0.86米,宽0.9米,高0.8米。右侧室长2米,宽1米,高0.9米。右壁龛长0.7米,宽0.26米,高0.33米。为拱形顶。壁龛上浅浮雕饰鱼鳞、水波、三角形等图案。M42有石灶。其他墓发现有红陶片、陶俑残片等。近年因修筑公路,该墓群已遭到破坏,现仅存崖墓2座,分布在玉皇庙坡半山腰高约20米、长约25米的红砂石崖壁中,重新编号为M1-M2。其中M1坐北朝南,墓门有门框一层,门宽0.94,高0.87米。长方形墓室宽2.04,深3米。拱形顶,边壁高1.3米,室顶距室底高1.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28

  褔祥村肖家桥

  清

  老池乡

  褔祥村五组肖家河上,三新场西南约200米

  该桥始建于道光四年(1824),为三孔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肖家河上。桥长14,宽1.67米。桥面用六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4.2米,宽0.82米,厚0.42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两个,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修桥碑高2.2米,宽1.2米,厚0.4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29

  节孝牌坊(花园节孝坊)

  清

  老池乡

  花园村1社,花园村东北约1000米

  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坐西向东,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面阔7.25米,通高10米,方形石柱边长0.57米。正楼歇山顶,脊中央雕宝珠,正楼、边楼脊两端雕卷尾形鸱吻。明间、次间檐下刻双重大斗,明间4个,次间各2个,明间檐下竖板(正面)刻“圣旨”二字,边框为浮雕“五龙捧圣”;竖板之下上额枋上有三幅浮雕“二十四孝”中的《杀狗劝妻》图,上额枋之下字匾刻“人瑞”。中额坊上浮雕云龙,其下字匾刻“五世同堂”。坊背面明间檐下竖板刻“旌表”二字,其下之上额枋有三幅浮雕“二十四孝”川剧故事,上额枋之下字匾刻“节孝”二字,中额枋之下字匾刻“坤维正气”四字。四根门柱前后均刻有楹联

  省级

  2012年

  川府函[2012]149号

  第八批

  古建筑

  130

  牌坊湾蒋家宅

  清

  老池乡

  花园村1社牌坊湾,花园村以北约2000米

  该宅坐西南朝东北,三合院布局,项存正房5间、右厢房1间、左厢房3间,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3.1米,高0.72米。正房木构梁架穿斗式,七架梁,前施2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5间24米,进深7.6米。明间双开木板门门楣上有辟邪像,门前横梁上有八宝图案。明间内保存有神龛。吊瓜、雀替雕刻精美。左厢房面阔三间16.6米,进深6米。正房明间前有踏步6级,左右厢房前各有踏步4级。院坝内板石铺地,明间踏步前有整齐的石板踏道,踏道宽1.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31

  刘家坝全家宅

  清

  老池乡

  花园村2社刘家坝,花园村东北约500米

  该宅坐南朝北,由正房和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5米,高0.1米。木构梁架穿斗式,5架梁。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正房面阔3间12.6米,进深4.6米。右厢房面阔2间7.8米,进深4.8米。正房明间双开木板门上有彩绘门神像一对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32

  桅子坪墓

  清

  老池乡

  花园村蒋家坡,花园村西南80米

  该墓位于蒋家坡半山腰,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传说为皇妃墓。方形土冢前部用条石垒砌,宽6.1米,深8米,高1.5米。冢前有拜台,宽10米,进深5米。拜台上立石桅杆一对,顶尖作宝珠状,上部有斗,呈四方形,上小下大底部边宽0.36米,题刻“王侯功自千秋并秀,皇恩北至雨露同深”。方形斗的边长0.9,高0.35米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133

  周家吊脚楼

  清

  老池乡

  回龙社区更新街48号、50号,老池乡人民政府北15米

  该楼背靠小河沟,前临大街,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2米。木构梁架穿斗式,七架梁,一楼一底,前施二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1.68米,进深3-5间不等,通深11.92米。整个建筑前部2间建在河岸平地上,后部1-3间柱脚落在河床上,下层悬空,为传统民居中的吊脚楼。建成后一直作周家茶楼使用。作为商业用途的建筑,保留前店后坊布局,前部店面整齐,后部依地势而建,木楼板、木楼梯保存至今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34

  更新街吴家宅

  清

  老池乡

  回龙社区更新街吴家老宅,老池乡人民政府东南约30米

  该宅坐南朝北,占地面积61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25米,高0.3米。木构架梁穿斗式,5架梁,明间前施1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2.6米,进深5.2米。双开木板门,室内外用整齐的方形板石铺地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35

  金盆村墓

  清

  老池乡

  金盆村8社美女晒羞坡,万家花房子湾以东100米

  金盆村墓位于美女晒羞坡半山腰,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圆形土冢前半部分用条石垒砌,宽8.5米,深9米,高2.8米。冢前0.3米有石碑一通,红砂石质地,半圆形碑首,碑文“大道光六年……”。碑通高2.1米,宽0.975米,厚0.16米,底座0.3米,厚0.66米,宽1.47米。冢前有平整的半圆形拜台,台沿用条石垒砌,宽12米,深6.5米。冢两侧有八字仪墙的残存石柱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36

  金盆村圆坡墓

  明

  老池乡

  金盆村圆坡,胖土地水库东100米

  该墓位于圆坡半山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平方米。仅暴露出板石围砌的部分墓室,室内淤积泥土。暴露部分宽0.86米,残深2.65米,高1.4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37

  招财坝余家宅

  清

  老池乡

  金盆村招财坝,涪江以西约700米

  该院子为四合院布局,由正房、门房、左右厢房组成,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2米。正房为木构梁架穿斗式,七架梁,明间前施两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21.6米,进深11.4米。明间双开木板门,两侧有雕花木窗。左右厢房面阔五间19.1米,进深6.5米。门房面阔五间21.6米,进深4.2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38

  观音岩古炮台遗址

  清

  老池乡

  南陵村3社宝鸡山观音岩,南陵村西北约600米

  该炮台位于老池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宝鸡山山顶,坐西朝东,东侧100米处为涪江河岸,占地面积290平方米。在山顶的悬崖绝壁上平整岩石,修筑炮台,布置大小铜炮、铁炮多座,控扼涪江航道。遗址为一整块长14.8米、宽19.6米的巨石。炮台位于巨石上,尚存有直径0.2-0.5米的圆形凹坑6个,是固定炮架用的脚洞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139

  观音岩崖墓群

  东汉

  老池乡

  南陵村3社观音岩,南陵村以北约500米

  该墓群分布在观音岩坡半山腰高约20米,长约8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5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5。其中M5坐北朝南,长方形墓门有门框1层,门宽1.7,高1.2米。甬道宽1.58米,深1.4米。墓室平面为长方形,宽2.52米,通深4.7米。前室宽2.52米,深2.31米,后室高出前室地面30厘米,宽2.52米,深2.39米。拱形顶,边壁高1.6米,室顶距室底高2.0米。后室左壁有一龛,龛宽1.9米,高0.7米,深0.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40

  狮子坡崖墓

  东汉

  老池乡

  南陵村4社狮子坡,老池乡小学以西约100米

  该墓分布在狮子坡半山腰,开凿于高约4米、长约1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坐南朝北。因早年开山采石,墓室左壁被凿穿,暴露出一个高1.2、宽0.6米的洞口,穿过洞口可进入墓室,墓室内出现垮塌现象,淤积大量泥土,其结构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41

  南陵寨遗址

  清

  老池乡

  南陵村8社寨子坡,南陵村北约1000米

  该寨门地处寨子坡西坡半山腰,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1平方米。条石错缝垒砌成垣,寨门为拱卷式门洞,左为悬崖,右接陡坎,一条上山石板大道贯穿其中。门通宽2.8米,通高2.8米,进深6.4米。拱卷跨度2.1米,边壁高1.9米,拱顶距地面石板路高2.3米。拱顶中央竖刻题记“大嘉庆五年庚申岁嘉五月廿二日监修大学生夏正相石匠宋正和”。南陵寨寨墙尚存约300米的一段,墙高5-6米,条石错缝垒砌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遗址

  142

  吴延栋墓

  清

  老池乡

  南陵村8社寨子坡,南陵村南800米

  该墓位于寨子坡半山腰,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40平方米。椭圆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4.5米,深8米,高1.3米。冢前1米有石碑一通。半圆形碑首浮雕匾额,匾刻“毓秀台”,碑文“皇清待赠修职郎显考吴公延栋墓”,“……季冬……”。碑宽0.86米,高1.58米,厚0.1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43

  南陵寨田氏夫妇墓

  清

  老池乡

  南陵村8社寨子坡,南陵村以南约500米

  该墓位于寨子坡半山腰,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5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6.3米,深8米,高2.4米。冢前1米有石碑楼1座。碑楼作仿木构,2柱1间,两侧有抱鼓。碑楼宽2.1米,高2.55米,厚0.46米。半圆形楼首上匾刻“山明水秀”,横梁上刻“万古佳城”四字。随梁枋上浮雕有双龙戏珠图案和卷草纹。立柱上刻墓联“墓向狮山终依父”,“封看马□福荫子”。明间嵌碑,碑文“皇清待赠(浩)显考(妣)田公(母)……”,“……岁次己酉仲……”。从碑文看,该墓是田氏夫妇合葬墓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44

  南陵村寨子坡墓群

  光绪八年(1828)

  老池乡

  南陵村8社寨子坡,南陵村以南约800米

  该墓群位于寨子坡半山腰,共4座,从右到左分别编号为M1—M4,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M2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5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2.9米,深5米,高1.5米。冢前1米有石碑一通,仅存半截碑身,碑文模糊不清。M1坐东向西,土冢残损,石碑完整,红砂石质,半圆形碑首,宽0.7,厚0.14,高1.3米,碑刻“皇清待浩易母梁老孺人墓”,“光绪八年壬午孟冬月下浣日”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45

  观音庙崖墓群

  汉

  老池乡

  南陵村观音岩,涪江西岸约500米

  该墓群分布在涪江右岸高坡观音岩上,开凿于高约3米、长约1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3座,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2坐西朝东,双室墓,长方形墓门有门框1层,门宽1.5米,高2米。甬道宽1.5米,深0.75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8米,通深4.8米。前室宽2.8米,深3.65米,后室高出前室地面0.1米,后室宽2.8米,深1.15米。拱形顶,边壁高1.75米,室顶距室底高2.28米。前室右壁有一龛,龛宽2.42米,深0.90米,高0.86米;后壁有一龛,龛宽2.44米,高0.9米,深1.05米。前室右壁上部有一高浮雕斗拱,作一斗三升,拱宽1.1米,高0.42米,后室右角有一转角斗拱,也作一斗三升。前室右壁的龛及斗拱已损毁。拱顶雕刻圆弧形拱梁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46

  观音岩摩崖造像

  清

  老池乡

  南陵村观音岩,涪江右岸约500米

  该处摩崖造像位于观音岩山半腰,刻于长约20米,高10米得红砂石崖壁上,坐西北朝东南,共二龛造像,其中1号龛立面呈拱形,高1.5,宽1.4,深1米,造像30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力士等,均结迦趺坐于莲台,像高0.6米;2号龛为平顶长方形,宽1.5,高1.6,深1.1米,造像20尊,为一佛二弟子二力士供养人等,主尊高0.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147

  雄狮坡易家墓

  清

  老池乡

  南陵村雄狮坡,夏群家西北约30米

  该墓位于雄狮坡半山腰,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0平方米。方形土冢前部用条石垒砌,宽9.7米,深10米,高2.1米。冢前0.4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碑楼宽1.38米,高2.9米,厚0.74米。主楼匾刻“佳城呈祥”。明间嵌碑,碑文“清故祖考易公讳成达字方□老大人……”,“大清……十八年岁……”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48

  高家坡邓家宅

  清

  老池乡

  盘龙村高家坡,村办公室以东500米

  该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8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5米,高1米。木构梁架穿斗式,七架梁,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3.6米,进深7.78米。明间施格扇门6扇,前有踏步四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49

  吴庭杰墓

  清

  老池乡

  盘龙村尖坡,村办公室以东约1000米

  该墓位于尖坡半山腰,建于道光年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8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6米,深9米,高2米。冢前0.3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4柱3间。碑楼宽2.94米,高2.3米。明间檐上立竖板,刻“虎踞龙盘”四字。明间上部悬匾,匾刻“佳城永固”,下部施钱纹镂空花罩,内嵌碑,碑文“……考吴公讳庭杰……”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50

  龙王庙

  清

  老池乡

  盘龙村岳家沟,村办公室以东约2000米

  该庙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庚子孟春月,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台基条石围砌,宽13.92,高0.4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式混合式,六架椽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1.92米,进深3.5米,高4.74米,前有踏步一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51

  书院坡崖墓群

  东汉

  老池乡

  书院村3社书院坡,书院村以西约600米

  该墓群分布在书院坡半山腰高约15米,长约5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3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1坐西朝东,长方形墓门有门框1层,门宽1米,高1.3米。甬道宽1.3米,深1.5米。墓室内已自然垮塌,其结构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52

  魏氏宗祠

  清

  老池乡

  双井村2社新河堰,双井村以西南约1000米

  该祠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12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2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六架椽栿,明间前施1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6米,进深6.8米。双开木板门,神龛完好,正上方悬匾“视听考祥”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53

  蔡家场遗址

  唐—宋

  老池乡

  双井村蔡家场,村办公室东南150米

  该遗址位于涪江右岸二级阶地蔡家场,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长1000米,占地面积约500000平方米。据调查,遗址为唐宋小镇蔡家场所在地,以前出土过大量瓦片、砖头。涪江边原有一个蔡家渡,被洪水冲毁,今已不存。该遗址的涪江对岸有1座唐宋县城遗址,名青石县。青石县在《遂宁县志》、《潼南县志》中均有记载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154

  魏正清墓

  清

  老池乡

  双井村下圆坡,双井村西南约1200米

  该墓坐东南朝西北,面积32平方米。方形土冢前部用条石围砌,宽4米,高1.4米,深8米。冢前0.3米有条形石碑一桶。碑首作半圆形,宽0.86,高1.3,厚0.2米。碑刻“……魏公讳光……”,“大清……九月初九日……”。据调查,墓主人名魏正清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55

  嘴巴梁墓群

  宋

  老池乡

  双井村嘴巴梁,曾家院子曾伟家西侧10米

  该墓群分布在嘴巴梁坡山脚,坐北向南,共3座,分别编号M1-M3。其中M2由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6、0.65米,高1.6米,通宽1.5米,深1.9米。墓室平顶中央有五边形藻井,左右壁、后壁均有浅龛,左右壁浅龛雕刻有花卉、瑞兽图案各一幅,左壁花卉、瑞兽图案中间刻有一幅宅门图案,宅门上竖书“王氏人家”四字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56

  吊井坡墓

  明

  老池乡

  太平寺村1社吊井坡,遂渝铁路以东北约50米

  该墓位于吊井坡西南面半山腰,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共2座,并列一排分布,分别编号M1、M2。其中M2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9、0.85米,高0.9米,深2.2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57

  国荣坡崖墓

  汉

  老池乡

  桐浩村五组国荣坡,村办公室以北约500米

  该墓分布国荣坡半山腰高约10米、长约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距地面有10米高。听当地村民讲里面有石床、石坑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58

  桐浩村杨家坡墓群

  明

  老池乡

  桐浩村杨家坡,罗大士家以西约20米

  该墓群位于杨家坡半山腰,分上下二层分布在坡的南面,坐西向东,共3座,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1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7、0.75米,高1.3米,通宽1.7米,通深2.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59

  铜锣坝卢家宅

  清

  老池乡

  铜锣村4社铜锣坝,铜锣村以东约500米

  该宅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2.3米,高2.1米。木构梁架穿斗式,4架椽袱,前施两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1.7米,进深6.1米。双开木板门,前有踏步9级。瓦当、滴水、花窗保存较好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60

  合龙桥

  清

  老池乡

  望水村四组赵家场,村办公室以南约200米

  该桥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双孔拱券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赵家河上。桥长8.7,宽5.86,高3.73米。拱券跨度1.9米。桥身用条石错缝铺砌,河沟中有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1个,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将桥面两边加宽,扩建后将老桥夹在中间,老桥未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61

  高碑坡墓群

  清

  老池乡

  学田村2社高碑坡刺场坪,学田村西北约500米

  该墓群位于高碑坡半山腰,共4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分别编号为M1-M4,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其中M4坐北朝南,占面积32平方米。方形土冢宽4米,深8米,高1米。冢前1米有石碑一通。红砂石质地,半圆形碑首,宽0.9,高1.12米,厚0.2米。碑文“皇清待……”,“大道光十三年……”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62

  夏正相夫妇墓

  清

  老池乡

  芋禾村牛背脊坡,村办公室以北约200米

  该墓位于牛脊背坡半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6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3.8米,深5米,高1.2米。冢前有石碑1通。碑宽1米,高1.5米,厚0.25米。碑文“皇清例赠显考(继妣)夏公(母)讳正相(谥端淑)……”,“大道光十五年岁次工未春二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63

  牛脑壳坡墓

  宋

  老池乡

  芋禾村牛脑壳坡,栀子湾果园后面、村办公室以北约1500米

  该墓位于牛脑壳坡山麓,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板石砌成,仅暴露出墓室盖板的一小部分,墓室结构不详。暴露部宽0.43,深2.23,高0.4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64

  夏氏宗祠

  清

  老池乡

  芋禾村夏家大院夏氏宗祠,夏绍荣家住房以北5米、村办公室以北约1000米

  该祠堂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原为四合院布局,早年当地村民将旧房拆除,现仅存正房两间、南厢房四间。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1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四架椽袱,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前檐柱、次间槛使用石柱和板石。面阔二间10.1米,进深6.41米。厢房面阔四间14.81,进深7.67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65

  岩湾口字库塔

  清

  老池乡

  芋禾村岩湾口,龙(凤)老(池)公路旁、村办公室以东约1500米

  字库塔建于同治五年(1866),坐东南朝西北,正四方形,石质仿木结构,塔身三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通高6.09米。塔基边长1.65米。塔身迭涩出檐,逐层内收,第一层边长1.18米,第二层边长0.96米,第三层边长0.74米。塔顶四角攒尖,为相轮宝珠式塔刹。各层正面均开有长方形门洞。各层四面均刻有楹联、匾额、人物、花草、动物、镂空钱纹等图案。正面第一层楹联、匾额为“福德祠”,“□北民有庆,翊王道无疆”;第二层为“泽被生民”,“溥千秋福利,仰万古威灵”;第三层为“奎阁”,“文享福命,科甲权衡”。后面第一层为“字库”,“先灼文生□,烟消字觉香”。南面有题记“同治五年丙寅岁次仲冬月毂旦立”。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建筑

  166

  古坟坡墓群

  明

  灵泉街道

  办事处灵泉寺村古坟坡,北偏东65度

  该墓群为明代石室墓,位于古坟坡半山腰,分上下三层分布在坡的东北面,坐西南向东北,共4座,分别编号为M1-M4。M1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5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其中3室墓门基本完整,2室已垮塌,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9,1.O,1.1,0.85,0.9米,高0.85米,通宽4.5米。墓室后半部被土覆盖,其深度不祥。其余四墓仅暴露出一小部分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67

  灵泉寺

  明、清

  灵泉街道

  办事处灵泉寺村灵泉山,仁里镇东北1000米

  灵泉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之后,以山命名为“灵泉寺”。现存大佛殿及配殿文昌、送子、地藏等殿,基本完好。占地面积1817.64平方米,建筑面1191.2平方米。寺坐北朝南,木结构。大佛殿面阔三间16.2米,进深三间15.8米,通高14.5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下檐施五踩斗拱44攒,上檐施九踩斗拱36攒。地藏殿、送子殿均面阔九间42.4米,进深六间8.8米,通高6.5米,悬山顶,穿斗式梁架。文昌殿面阔五间21米,进深八间9米,通高7米。悬山顶,穿斗式梁架。山顶有一井,即灵泉圣水井。位于灵泉山顶观音殿的观音像莲台前,高出地面0.1米,外径0.9米,内径0.45米。灵泉山半山腰的梵音亭侧还有灵泉三井,每口井相距1-2米,J1:方形井圈,边长0.94米,内径0.54米,水面距井口1.64米,井口以下1米的井壁用条石垒砌,呈截角方形;J2圆形井圈,外径0.9米,内径0.43米,水面距井口2.3米,井壁用条石垒砌,上段呈八角形,下段呈园形;J3:八角形井圈,径1.24米,内径0.74米,水面距井口6.9米,井壁呈八角形,口小底大呈袋状

  省级

  2007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2007)11号

  第七批

  古建筑

  168

  涪江村墓

  东汉

  龙坪街道

  办事处涪江村李家大坟包,龙坪东南300米

  涪江村墓(俗名大坟包)该墓为东汉砖石墓。残存封土堆呈椭圆形,最宽处24米,最长处37米,高出地面1-1.5米。周围竹林、农舍附近可见散落的复线菱纹砖残块,砖宽23,厚7,长32厘米。该墓早年扰乱,出土了大量素面砖和几何纹砖,挖出的砖被当地村民大量用于沼气池、猪圈等的建修中,现存封土堆下30厘米左右还保留有粗大厚重的石板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69

  大白塔遗址

  清

  南强镇

  大白塔村大白塔坡坡顶,北距涪江100米

  大白塔又名洪福塔,建于光绪八年(1882),1965年因雷击而垮塌,现仅存遗址,位于大白塔坡山顶,分布面积约100平方米。地表为黄色粘土,夹杂少量灰色砖头、陶片,砖厚约10厘米,其中一块侧面模印有菱形、圆圈等几何纹,另一块有模印文字“洪福”。其东南300米的农家院落里,可见塔砖砌墙的瓦房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170

  龙凤水电站

  1959

  南强镇

  龙凤社区南北堰与涪江之间,东北距涪江约300米

  龙凤水电站建成于1959年10月1日,坐西向东,主要由进水闸坝、发电厂房、升压站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超过60000平方米。1958年10月成立龙凤电站指挥部,动员民工3万余人,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群策群力,次年10月1日,第1台13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开始发电。第2、3、4、5台机组分别于60年8月、63年3月、64年3月、65年5月相继投入生产。电站工程扩建南北堰引水渠27公里,引水流量40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8米,安装水轮发电机组5台,总装机容量6580千瓦。建成后成为了全国小水电的一面旗帜,其“土洋结合、自力更生、群众办电”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小水电先进集体,小水电模型三次参加全国农展馆展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能源考察团的十一国代表曾来电站参观考察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71

  长生桥

  清

  南强镇

  龙凤社区寨子坡坡脚,龙凤场东南1500米

  该桥始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为三孔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石岩沟上。桥长10.8,宽1.8,高4.55米。桥面用6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3.2,宽0.9,厚0.34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大石层层垒砌的桥墩2个,每块大石长2.8、宽0.98、厚0.48米,上下5层,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是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今木梁无存。桥墩迎水面上端圆雕有石狮一对,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72

  唐家大坡张氏墓

  清

  南强镇

  盐店湾村唐家大坡,盐店湾村以西约300米

  该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前面用条石垒砌,宽5.8米,长8米,高2.2米。冢前0.3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五楼,两侧有抱鼓。宽4.3,高3.8米,厚0.41米。主楼匾刻“祭如在”三字楷书。枋上浮雕戏剧故事13幅。明间嵌碑,碑文字迹完全风化,不可辨识。柱上刻墓联2幅,明间、稍间悬匾3款,居中为“玉佳城”、“敬勤”、“淑”。根据调查,墓主人为张氏家族张廷相,下葬于同治年间(1863-1874)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墓葬

  173

  张学礼墓

  清

  南强镇

  彰德桥村五社乌龟山,彰德桥村西北2000米

  该墓位于乌龟山坡脊上,坐南向北,面积35平方米。椭圆形土冢用条石围砌,宽5,深5.4、高2.9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一楼,两侧有八字仪墙。宽4.7,高2.3米。枋上浮雕花卉图案。明间、稍间均嵌碑,明间碑刻“故显考讳学礼字敬廷老大人之墓”,稍间碑文风化,字迹不可辨识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74

  保安寺村王家宅

  1940

  仁里镇

  保安寺村二社保安寺村小学后面,保安寺村北1200米

  王家院子老屋建于1940年,坐南向北,现存正屋和左厢房,平面布局呈曲尺形,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正屋石砌台基高0.2米,面阔六柱五间22.7米,进深7.3米,穿斗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屋前有宽大廊道,宽2.45米,方形砖构廊柱7根,前檐柱也使用同样大小的砖柱,挑枋穿过廊柱出挑,檐下有雕刻精美的吊瓜,挑枋下有卷云状的撑拱装饰。正屋明间设双开木板门,两侧有万字镂空花窗,次间和梢间用砖墙,每间均有长方形直棂木窗,窗棂作竹节状。屋内梁上有彩绘图案。左厢房面阔三间10.9米,进深6.8米,穿斗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整个建筑在保持传统民居的穿斗结构和建筑式样的同时,使用了砖构廊柱和檐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研究民居建筑的变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75

  高屋基桥

  清

  仁里镇

  乘龙村八社高屋基地,仁里镇北1800米

  桥建于清代,为平梁式桥,沿用至今。位于水田和乡村公路之间,东西向,横跨于宽3-5米的小河沟上,长4.9米,宽1.8米,高3.2米。两岸用10层条石砌成平面呈直角形的桥台,条石长1-1.4米,宽0.25米,厚0.28米,打磨精细,错缝垒砌,缝隙之间灰浆粘合密实。两直角形堡坎的上部用2层条石横向垒砌作桥墩,其上搁置桥板,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抗击山洪对两岸堡坎的冲击。桥板用2块同样大小的石板铺成,石板平整光滑,长2.4米,宽0.9米,厚0.2米。2块桥板下各有一根直径15厘米的圆木梁承托,圆木两端插入桥墩之中。此桥的构造独具匠心,在便于通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防洪功能,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76

  乘龙村刘家宅

  清

  仁里镇

  乘龙村十社刘家大院,仁里镇北3000米

  老宅建于清代,木结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9.81平方米。石质台基高0.23米,穿斗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面阔六柱五间21.1米,进深7.1米。明间前施一步廊,双开木板门,两侧有格扇花窗4扇,次间木板墙,开有带窗扉的直棂窗,梢间屋檐比明间、次间低矮,双开木板门,两侧各有一扇方形花窗。次间檐下有吊瓜装饰,明间大门上还留有一对锈蚀的铁铺首,屋内神龛已毁损,隔墙为竹编泥墙。整个大院原为一个四合院,左右厢房已拆除或改建,仅正房保留下来。刘家大院老屋为典型川中地区清代民居建筑,有较高文物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77

  秀高夫妇墓

  清

  仁里镇

  倒碑垭村一社尖坡地,倒碑垭村西北300米

  该墓位于尖坡地半山腰,由土冢和石质碑楼组成,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50平方米。土冢呈长方形,四周用条石垒砌,高1.5米,宽5.4米,深4.5米。冢前0.8米立有石质碑楼一座,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八字形仪墙,高3.4米,宽5.4米,厚0.3米。宝顶呈元宝形,中央作如意云头状凸起,两端龙头高昂;明间额枋刻三幅人物故事图案,柱上刻有墓联,额题“既固既安”,联为“土厚风藏灵钟地脉,山环水聚秀启人文”;柱间嵌碑,碑文“皇清待赠显考姚公讳秀高子陆大人显妣姚母刘乡谥温惠孺人之墓大道光十年岁次庚寅闰四月下浣”;次间和两侧的仪墙亦刻有墓联,分别为“善护湖灯辉吉壤,丛生竹策饶佳城”,“福衍千秋,禄开百世”。除碑、柱使用坚硬的青石,其它使用砂石。该墓规模较大,雕刻工艺精湛,对研究清代民间墓葬及雕刻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墓葬

  178

  文笔山摩崖造像

  唐

  仁里镇

  石马村七社文笔山中庙,石马村东北1000米

  中庙摩崖造像位于文笔山半山腰,刻于高4.5米、长约30米的红砂石崖壁上,坐北朝南,共3龛造像和1块摩崖石刻碑记。其中2号龛立面呈拱卷形,高2.6,宽3.1,深0.54米,造像3尊,为三世佛,均结迦趺坐于莲台,莲台下有须弥座,像高1.2米;三号龛为平顶长方形,高1.75,高1.8,深0.6米,造像17尊,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八部众,主尊高0.8米。摩崖石刻碑呈长方形,高1.8,宽0.75米,风化严重,字迹模糊,可辨一些人名和所捐银两数目。下庙摩崖造像位于文笔山半山腰,刻于高2.5米、长约6米的红砂石崖壁上,坐北朝南,共2龛造像。其中1号龛立面呈拱形,高0.8,宽0.7,深0.3米,造像7尊,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主尊结迦趺坐于莲台,莲台下刻有一狮子像,高0.4米;2号龛已改为三小龛后重新塑像,原龛形不可辨,从莲台下须弥座及龛外侧两力士像可知原题材为三世佛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179

  过军渡遗址

  东汉—南北朝

  仁里镇

  松林村过军渡,过军渡电航工程大坝东南150米的涪江左岸阶地

  过军渡遗址位于船山区仁里镇松林村过军渡,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一处渡口码头遗址。遗址分布在涪江左岸临江边的阶地上,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150米。由于每年汛期江水冲刷,沿江阶地形成一段长约150米的断面,高出河漫滩约4—6米。从断层观察,厚20—40厘米的灰色耕土层下,有40—60厘米厚的深灰色文化层分布,其中夹杂有少量瓦砾、陶片、砾石,其下是黄灰色砂质粘土构成的原生冲积层。断崖下的河漫滩上分布着大量的砾石、陶片、瓷片,经采集,发现有东汉红陶绳纹釜、东汉灰陶绳纹板瓦、复线菱纹汉砖、唐代灰陶碟、南宋青白釉盏、明代青花碗底等陶瓷残片。过军渡为古渡口,建安十九年(214),张飞率大军从合川溯江而上,在过军渡张飞梁渡过涪江,与刘彰部将张裔战于德阳陌下(汉代德阳县:今过军渡对岸的龙凤场),裔败,张飞定德阳。过军渡作为渡口一直使用到近现代。过军渡遗址对于研究遂宁古代历史、船运、军事都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180

  松林圣堂

  1912

  仁里镇

  松林村过军渡,过军渡电航工程大坝东南80米

  松林圣堂位于仁里镇松林村过军渡,坐东面西。修建于民国元年(1912),占地面积257平方米,平面布局呈丁字型,由正厅和后厅两部分组成。正厅素面台基条石围砌,高0.8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后山墙为穿斗结构,中间3扇梁架为抬梁结构,四架椽袱,单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面阔四柱三间9.4米,进深五柱四间15.15米。正厅前有垂带式踏跺5步,大门开在山墙面,前有二步廊,木质廊柱4根,廊柱上端挑枋承托檐檩,装饰有吊瓜。正厅后部设有3米宽的讲台,高出地面0.3米,讲台前有木质直棂栏杆隔离,左右墙各有4扇半圆拱形木质花窗。正厅脊檩下有墨书题记“DNJC1912CORJESUSACRATISSIMUMMINKOVEIMEN”。后厅素面台基高0.8米,穿斗梁架,单檐歇山顶,面阔十一间34.1米,进深9.5米,中间3间与正厅后墙相连。墙体为竹编泥墙,下半部铺装木板。圣堂是天主教二十世纪初在农村场镇修建的小型教堂,正厅在文革中用作面粉加工厂,大门两侧尚有白底红字的对联“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外墙也有“抓革命促生产”的字样,现已废弃无人使用;后厅则一直由村民居住。整个建筑造型独特,中式建筑构造,西式教堂布局,抬梁穿斗结构并用,独具风格,有重要文物价值

  市级

  2012年8月15日

  遂府函[2012]11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1

  白塔坡崖墓群

  东汉

  仁里镇

  松林村花子湾白塔坡,松林村北300米的涪江左岸高坡

  崖墓群分布于涪江左岸的白塔坡半山腰,白塔坡因山顶有白塔而得名,白塔今已无存。崖墓开凿于长约30米、高约3米的红砂岩质地的崖壁中,坐东北向西南。共上下两排11座,下排8座,横向并列布局,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CRBM1-CRBM8,上排3座,横向并列布局,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CRBM9-CRBM11。M3墓门呈方形,宽1.05、高1.15米,可见带复线菱纹的长方形砖,单室墓,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宽2.7、深4.8、高2.2米。M3早年扰乱,现被当地村民改作红苕窖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82

  玉皇庙坡崖墓群

  南北朝

  仁里镇

  松林村一社玉皇庙坡,松林村东约800米

  崖墓群分布于涪江左岸的玉皇庙坡山脚,玉皇庙坡因山顶有一座玉皇庙而得名。崖墓开凿于长约15米、高约6米的砂岩崖壁中,坐北向南。两排7座,上下错落分布,墓与墓之间的间距很近,仅1-2米,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CRYM1-CRYM7。M1墓道、墓门、甬道均被破坏,形状不明。墓室暴露,平面呈长方形,双室墓,室宽2.5,残深4.9,高1.9米,后室地面高出前室0.18米。拱形顶,拱顶正中有阴线刻的太阳光芒图案,边壁高1.5米。前室左壁有长方形小龛,右壁有半月形小龛,后室左壁距地面高0.2米处有一龛,龛宽1.9、高0.9、深0.8米。其余各墓都遭到严重破坏,有的仅可见墓室后壁及一小部分拱顶。据调查,崖墓中出土过陶鸡、房、罐等,全部流失无存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83

  纳水堰

  197O

  仁里镇

  文武村四社刘家坝,文武村西南30米

  堰横跨在刘家坝河沟拐弯处,建于1970年。东西向,土石结构,堰堤长36.4米,宽6米,高3.8米。堰堤垒土而成,两侧用条石错缝垒砌成堡坎,在北面形成一个3亩大小的水塘。堰堤中间的堰口宽4.1米,可供泄洪排水。堰口中央置一桥墩,桥墩一端成尖圆形,一端为半圆形,长3.5米,宽0.8米,高1.8米,条石垒砌。桥墩与两岸堡坎坎之间铺设有4块长条形大石板作桥面,石板桥面长4.45米,宽0.7米,厚0.2米。该堰是农村典型的小水利设施,既可蓄水灌溉,又可供通行,设计合理,充分考虑了山洪爆发时抗洪水冲击、泄洪的功能,建成后为周围坝地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4

  郑家堰

  197O

  仁里镇

  文武村一社刘家坝,文武村西南150米

  郑家堰横跨宽4-5米的刘家坝河沟上,建于1970年。东西向,石质结构,长7米,宽3.9米,高4米。两岸用条石错缝垒砌成高4米的堡坎,中间置桥墩,桥墩一端成尖圆形,一端为半圆形,长3.9米,宽0.8米,高1.35米,四层条石垒砌。桥墩与左岸堡坎之间为宽2米的堰口,与右岸堡坎之间为分水渠,渠宽2.9米,长8米,呈弧形,可发挥分水溢洪的作用。两岸之间原铺设有石板作桥面,今已无存。该堰是农村典型的小水利设施,既可蓄水灌溉,又可供通行,设计合理,充分考虑了山洪爆发时抗洪水冲击、泄洪的功能,建成后为周围坝地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5

  石尖子摩崖造像

  清

  仁里镇

  云灵村四社石尖子坡,云灵村东北300米

  造像分布在石尖子坡山顶高4米,长10米的巨大砂岩崖面上,刻于清代。石尖子坡,因山顶由裸露的巨大砂岩石块组成,陡峭突兀,故名。造像所在的崖面坐北向南,共两龛,分布面积约3.665米。从右至左编号,1号龛宽1.3米,高1.55米,深0.25米,高浮雕刻有太上老君和一天官像,两者并排而座;2号龛宽1米,高1.65米,深0.2米,刻有一药王菩萨像。造像被依崖搭建的寺庙石尖子寺遮挡,寺为近年所建,观察崖面,可见古代石尖子寺建筑在崖壁上留下的方形榫孔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186

  渡槽

  唐家乡

  长虹村2社礁石坝

  渡槽位于船山区唐家乡长虹村2社礁石坝,1973年动工,1975年竣工。该引水渡槽先由南至北后转向由西向东。用红砂岩条石砌成,水泥沟缝,下部起拱,共32拱。拱高1.7米,拱跨度4米。渡槽高2.8—4.25米,槽宽0.9米,槽深0.6米,残长180米。灌溉面积550亩

  187

  长虹村氨水池

  1973

  唐家乡

  长虹村礁石坝,唐家乡政府西边400米

  长虹村氨水池位于船山区唐家乡长虹村礁石坝,修建于1973年。该池为红砂条石砌成,河沙水泥勾缝。平面呈长方形,长5.7米,高1.7米,宽2.3米。作为当时普遍使用氨水替代化肥而建的农业设施,是特定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8

  玉皇坡墓群

  明

  唐家乡

  长虹村玉皇坡,村西南2000米

  玉皇坡墓群位于玉皇坡脚下长虹村到唐家乡公路旁,全长90米,约10座。该墓群坐南朝北,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呈并列一排构成平顶墓室。仅暴露出洞口,墓室结构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89

  花果村墓群

  明

  唐家乡

  花果村9社龙洞湾,唐家乡政府西1000米

  该墓群坐西北朝东南,分布唐家乡花果村龙洞湾第二、三台地之间,共三座,均为双室墓。其中M2早年扰乱,仅墓门暴露在外,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呈并列一排构成的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5,0.82米。通宽2.1米。高1.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90

  龙洞湾崖墓群

  汉

  唐家乡

  花果村9社龙洞湾,唐家乡政府西1000米

  龙洞湾崖墓群位于唐家乡花果村龙洞湾,从山顶往下分两层崖壁分布,共16座,从下向上、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M1-M8,M9-M16。其中M2为券顶,深7.1米,宽3.4米,后室门宽1.6米,室宽2.2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91

  佛爷岩摩崖造像

  唐

  唐家乡

  牌坊村佛爷岩,村东北200米

  该处摩崖造像位于冯家山半山腰佛爷岩,刻于长约10米,高8米的红砂石崖壁上,坐西北朝东南,包括1龛造像和1块摩崖石刻碑记。龛立面呈拱形,高2.2,宽1.68,深1.34米,造像15尊,为一佛二菩萨,均结迦趺坐于莲台,像高0.8米。石刻碑呈长方形,高1.17米,宽0.66米,碑文有“功果,大道光十八年”字样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192

  伞峰山崖墓群

  东汉

  唐家乡

  伞峰寺村伞峰寺山东北坡,伞峰寺村南500米

  该崖墓群位于涪江东岸伞峰山东北坡,从山顶向下分两层,约14座。其中M2墓道长2.3米。门宽1.1米,高1.5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3,深4.5米,高1.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93

  伞峰寺村黄家宅

  清

  唐家乡

  伞峰寺村四社,村南1000米

  黄家宅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21.6,进深9.4,高0.6米。木构梁架穿斗式,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宽19.8米,明间3.93米,次间3.44米,进深7.6米。前有踏步二级。明间左墙壁有“荣华”二字,右壁有“富贵”二字,笔划由花卉纹构成,各绘有一花瓶、双旗图案,正梁上绘有八卦纹,正门上方墙上有3块装饰花纹。前有踏步三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94

  伞峰寺村徐家宅

  清

  唐家乡

  伞峰寺村五社,伞峰村北180米

  徐家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6.4,进深9.1,高0.3米。木构梁架穿斗式,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4.6米,进深7.3米,明间宽5.4米,次间4.6米。前有踏步一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195

  伞峰寺崖墓群

  汉

  唐家乡

  伞峰寺村五社伞峰山西山头南面,伞峰寺村南500米

  该崖墓群位于涪江东岸伞峰寺坡北侧山顶,分上、下两层,共16座。其中M5坐西北朝东南,残深4.5米,宽2米,后室深2.1米,宽2.4米,券顶,后室比前室高0.3米,前室高2米,后室高1.7米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196

  刘凤岗夫妇墓

  清

  唐家乡

  唐家村7社杨家湾大坟坪

  刘凤岗夫妇合葬墓坐东北向西南。土冢用条石围砌,长8米,宽6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两侧有抱鼓。宽2.2米,残高1.5米。明间嵌碑,碑刻“刘凤岗夫妇之墓”,“大光绪七年岁次季冬月上”;石柱上刻对联,上联“山明水秀文□□”,下联“虎锯龙盘福□□”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97

  陈家湾崖墓群

  汉

  唐家乡

  唐家村陈家湾寨子坡

  陈家湾寨子坡崖墓群有崖墓2座,并列成一排分布。其中M1坐北朝南,墓深4.5米,宽2.2米。M2墓深5米,宽2.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98

  碾子土墓群

  明

  唐家乡

  唐家村杨家坡碾子土,乡政府北300米

  碾子土石室墓群有石室墓9座,上下两层分布,上层7座,下层2座。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呈并列一排构成的平顶墓室,分别有1室、2室、3室、4室、6室等多种类型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199

  大坟坪墓群

  明

  唐家乡

  唐家村杨家湾大坟坪,村东北1000米

  杨家湾大坟坪墓群共有石室墓4座。其中M1坐北朝南,由用条型大石垒砌成,出露墓室宽0.6米,高2.2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0

  寨子坡崖墓

  汉

  唐家乡

  唐家村寨子坡南坡

  唐家村寨子坡崖墓群有崖墓2座。其中M1坐北朝南。墓残深1.5米,残宽1.5米。M2坐北朝南。墓残深0.5米,残宽0.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1

  佛尔岩摩崖造像

  唐

  唐家乡

  西堰村1社佛尔岩,成南高速路涪江大桥北桥头右侧

  佛尔岩摩崖造像坐北朝南,雕刻在长4.1米,高1—0.75米,残深0.5米的红砂岩石壁上,现仅存2龛。1号龛中部刻释加说法坐像,左右站立8个弟子,另有2菩萨、2力士像,四周环绕上下3列26个千佛像。左侧2号龛为千佛龛,上下五列共55个小佛像。两龛下部均有题记各1幅,大者长1.2米,宽0.4米,小者长0.65米,高0.4米,字迹均已模糊难辨识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石窟寺及石刻

  202

  鲢鱼坡墓群

  明

  唐家乡

  西堰村鲢鱼坡,村政府东面100米

  该墓群位于西堰村到唐家乡政府公路的北侧,有石室墓50多座。多数坐南朝北,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呈并列一排构成平顶墓室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203

  西堰村崖墓

  汉

  唐家乡

  西堰村鲢鱼坡东北坡上,村政府西南200米

  距地面高约20米的岩石中,共2座。其中M2坐北朝南。墓门高1.49米,宽1.07米,深0.74米。拱形顶,室长6.9米,宽3.45米,高2.7米。左侧室长2.02米,宽0.76米,高0.7米。右侧室长3.4米,宽0.97米,高0.8米。二普时为5座,现存2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4

  磨盘山崖墓群

  汉

  唐家乡

  余建村九社孔家湾磨盘山

  磨盘山崖墓群有汉代崖墓20座,从蟠龙磨盘山顶向下,分三层向四周分布,最上层4个,第二层7个,第三层9个。由于早年扰乱,石质风化严重,所有崖墓跨塌损毁,只暴露出泥土堵塞的小洞口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5

  孔家湾墓群

  南宋

  唐家乡

  余建村九社孔家湾蟠龙寨山半山腰,村西北900米

  该石室墓坐东北朝西南,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其中M1为两室墓,墓室分别宽0.75、0.80米。深2.2米,高2米。墓顶正中开有一覆斗形天窗。M2为四室墓,墓室分别宽0.85、0.80、0.82、0.78米,深2.2米,露出地面高1.5米。通宽4.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6

  蟠龙寨崖墓群

  汉

  唐家乡

  余建村四社蟠龙寨南坡,村西北900米

  蟠龙寨崖墓群有汉代崖墓6座,从蟠龙寨南坡顶向下,分两层向四周分布,上面一层4个,下面一层2个。其中M1坐西北南东南,墓道残长1.9米,宽1.8米。门宽1.2米,高1.5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6,深2.7米。拱形顶,高2.1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7

  梁本茂墓

  清

  西宁乡

  斑竹园村花碑坡,村办公室以西北约800米

  该墓位于花碑坡半山腰,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4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围砌,宽7.35米,长9米,高2.8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碑楼宽3.75,高1.7米,厚0.35米。明间嵌碑,碑文“皇清例赠寿者祖……”。墓联“龙势蜿蜒开地脉,马口高筑启人文”。据调查,该墓是梁本茂父子合葬墓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8

  梁世安墓

  清

  西宁乡

  斑竹园村庙子坡,村办公地以西北约500米

  该墓位于庙子坡半山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平方米。椭圆形土冢,宽5米,深8米,高2.5米。冢前0.5米有条形石碑一块。半圆形碑首,高1.2,宽0.76,厚0.1米。碑文“二丙含珠,□壬叠翠□□”。据调查,墓主人是梁世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09

  舒承镶墓

  清

  西宁乡

  佛爷庙村黑耳坡,佛爷庙村西1000米

  该墓碑位于黑耳坡山梁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3平方米。长方形土冢宽5.5,深6.5,高2米。土冢前部中央有条形石碑一通。碑为红砂石质地,半圆首,宽0.9,高1.55,厚0.25米,碑刻:“皇清待诰显考舒公承镶老大人母冯老太君之善位”“……系湖广辰州府辰溪县岩名乡人氏……嘉庆十二年丁卯”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10

  舒家下堰

  1945

  西宁乡

  福光庙村舒家下堰,福光庙村东南50米

  该堰堤南北横跨于小河上,连接着左侧坝地和右侧寨子坡。堤坝用条石垒砌,长15.8米,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宽1.3-4.5米,高3.1米。堤坝中间有四个桥墩,一端呈半圆形一端呈尖拱形,墩与墩之间可以插入挡水木板以提高水位,左侧建有引水渠可引水分洪。坝体下部位置有方形溢洪孔。舒家下堰具有蓄水、防洪、作桥梁通行等多重功能,是近代遂宁农村有代表性的水利设施工程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11

  阴山坡崖墓

  东汉

  西宁乡

  火把堰村阴山坡,火把堰村东800米

  该墓群开凿于阴山坡半山腰高约4米的红砂石崖壁中,坐西向东,横向并列成一排分布,间距2.5米,从右向左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1仅暴露出墓门一部,暴露部分宽为1.1米,高为0.4米,其余大部被泥土封堵,墓室结构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12

  卷洞桥

  清

  西宁乡

  联升村5社曾家坟,联升村东南约100米

  该桥始建于清中期,为四孔平梁式石桥,东北至西南走向,横跨于卷洞河堰上。桥长14.2米,宽1.6米,高3米。桥面用16块条石每四块为一组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3.5米,宽0.4米,厚0.4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3个,上下10层,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是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今木梁完好。桥墩迎水面上段圆雕有龙首2个、狮首1个。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加固。该桥规模宏大,保存良好,是清代平桥的代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13

  么堰儿桥

  清

  西宁乡

  联升村6社么堰儿,联升村以东约1000米

  该桥始建于清后期,为单孔拱券石平桥,南北走向,横跨于么堰儿河上。桥长4.9米,宽4.5米,高2.5米。拱卷跨度4.5米。桥面用25块板石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0.6米,宽0.3米,厚0.3米。河沟两边有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台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14

  联升村蛮洞坡崖墓群

  汉

  西宁乡

  联升村凤凰湾蛮洞坡,联升村以北约100米

  该墓群分布在蛮洞坡半山腰高约5米,长约3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两排布局,共6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6。其中M4坐北朝南,仅暴露出墓门,墓门大部分被泥土淤塞,暴露部分宽1.1米,高0.4米,墓室结构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15

  何举人墓

  清

  西宁乡

  铜鼓山村3社龙背坡,铜鼓山村以北约400米

  该墓位于龙背坡半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0平方米。方形土冢宽2米,深2.5米,高1.8米。冢前有条形石碑一通。碑首为半圆形,碑宽0.75米,高1.3米,厚0.16米。碑文严重风化,字迹模糊不清。据调查,墓主人是当地乡绅何姓举人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16

  川中油气矿遂39井

  1967

  西宁乡

  樟树堰村遂39井井场,樟树堰村东北200米

  遂39井建成于1967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川中石油大会战建成的最早一批高产油井之一,最高产油量为每天60吨。井场平面呈直角梯形,南北长40米,东西宽20-3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存井眼1口,储油罐2个,锅炉房1座。锅炉房为砖木结构,两面坡屋顶,小青瓦屋面,长5.2、宽5.1、高4.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17

  大林湾井

  清

  新桥镇

  白家桥村12社大林湾大院子,百家桥村西南约500米

  该井位于大林湾大院子,占地面积5平方米。井台用石块、板石平铺,高出四周0.15米,其上用一整块方形板石铺就,边长1.2米,厚0.3米。板石中央是圆环形井沿,宽0.15米,厚0.4米,圆形井眼直径0.55米。四方形井壁用厚0.35米的条石层层垒砌。井台周围环绕着宽0.15米,深0.1米的排水沟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18

  峦坡儿墓

  咸丰九年(1859)

  新桥镇

  白家桥村12社峦坡儿,白家桥村西南约600米

  该墓位于峦坡儿坡半山腰,坐北朝南,共2座,从右到左分别编号为M1-M2,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M1、M2的土冢合成一体。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20米,深8米,高1.5米,冢前0.6米有石碑楼两座。其中M2碑楼作仿木构,4柱3间5楼,两侧有抱鼓。碑楼宽4.2米,高3.1米,厚0.45米。主楼匾刻“万世永固”,枋上浮雕龙凤呈祥、戏剧故事图案。明间嵌碑,碑为青石质,碑文“张公字自成老大人母冯(李)孺人墓”,“大咸丰九年己未岁次……”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19

  永济桥

  清

  新桥镇

  菖蒲堰村汪家堰,唐坤益家以北约10米

  该桥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嘉庆年间重修,更名为永济桥。该桥屡建屡毁,宣统末年亦募捐重修。民国十五年筑遂简公路时对原桥进行了加固,保留桥墩,更换桥面,将木板换成石板,可以通行车辆。永济桥南北走向,横跨于琼江上,为券式石平桥,桥上原有桥亭,现已毁。该桥有12个桥墩,13个桥孔。桥长108米、宽6.2米、高13.9米。系用4打磨整齐的40层条石层层垒砌而成,两岸桥台亦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20

  花碑沟墓

  明

  新桥镇

  长五村八组花碑坡,镇政府以北约3000米

  该墓位于花碑坡东面,坐西向东,共2座,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2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米,高0.70米。通宽1.2米,深2.3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21

  龙家坡墓群

  南宋、明

  新桥镇

  长五村八组龙家坡,陈家祠堂后坡约30米

  该墓群位于龙家坡东面山麓,坐南向北,共3座,并列一排分布,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封土保存较好,只暴露出3座墓室一角,墓室大部分被泥土掩埋。据调查,该处竹林下都是石室墓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22

  余家石牌坊

  清

  新桥镇

  大青村(由大山寺村和青龙村合并而成)4社谢家沟,新华敬老院内

  该牌坊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3平方米。仿木结构,两柱一间三楼,宽3米,高4米。两柱刻对联和狮子图案,枋下有雀替,雕刻有卷草、荷花纹饰,枋上悬匾,匾额、对联文字均已损毁无法辨识。主楼正中刻刘海戏金蟾。院内另有三个雕花柱础,一尊弥勒佛像,两张圆形石案。该牌坊保存状况良好,雕刻精美,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23

  圆坡崖墓

  汉

  新桥镇

  登高山村1社圆坡,登高山村以北约150米

  该墓分布在圆坡半山腰,开凿于高约10米、长约3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2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1坐西朝东,墓道长1.2米,宽1.0米。墓门有门框1层,门宽1.0,高1.2米。甬道宽1.0,深0.9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2,深4.4米。拱形顶,边壁高1.4米,室顶距室底高2.3米。右壁有一龛,龛宽1.2,深0.25,高0.5米。M1左壁有一对高浮雕男女人像,男子头戴高冠,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束带,女子高髻,身着窄袖长袍,男女面对面,双手拉在一起,作翩翩起舞状。该造像生动再现了东汉男女舞蹈形象,风格写实,刻划精细,人物神态自然,动作流畅,是研究汉代民风、民俗的罕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24

  凤阁村墓

  宋

  新桥镇

  凤阁村凤阁坡洪恩寺,凤阁村办公室以西约1000米

  该墓为石室墓,位于凤阁坡东南面,坐西向东,仅存墓室后半部分,可见后壁和一小段隔梁。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高度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5米、0.8米,高0.8米。通宽2米,残深0.7米。右室后壁上浮雕有木构建筑一座,四柱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双开木板门一扇微启,其瓦垄、门扉雕刻精细。墓室左右壁均有浅龛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25

  凤阁寺坡崖墓群

  汉

  新桥镇

  凤阁村凤阁寺坡,村办公室以西约1000米

  该墓群分布在凤阁寺坡半山腰高约10米,长约150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25座,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M1—M25。其中M3坐西向东,一室墓,长方形墓门,门宽1米,高1.5米。甬道宽1米,深1.3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64米,通深7米。拱形顶,边壁高1.54米,室顶距室底高1.8米。后壁留有浅浮雕图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26

  川顶坡墓

  明

  新桥镇

  凤阁村七组川顶坡,村办公室以西约1100米

  该墓为多石墓,位于川顶坡南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由用板石砌成宽度深度高度均相同的6个平顶墓室,呈并排一列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77、0.77、0.77、0.77、0.77、0.77米,高0.96米。通宽5.4米,残深2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27

  长坡崖墓群

  汉

  新桥镇

  凤阁村一组长坡,村办公室以西约1000米

  该墓群分布在长坡半山腰高约3米、长约1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3座,从右至左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1坐东朝西,多室墓,长方形墓门有门框一层,门宽1.8米,高2.0米。甬道宽1.6,高2.0,深1.8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由前、中、后三室组成。前室宽2.5,深2.4米,中室宽2.5,深4.7米,后室宽2.5,深4.8米。通深13.7米。拱形顶。前室边壁高2.25米,室顶距室底高2.8米。前室左右壁各有一龛,左壁龛宽2.6米,深1.05米,高1.6米,右壁龛宽2.4米,深1.55米,高1.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28

  凤台村墓

  清

  新桥镇

  凤台村九组李家牛棚,村办公室以北约100米

  该墓位于凤台村李家牛棚,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0平方米。封土已平。墓室长2.65米,宽1.53米,高0.77米。全部用瓦作椁、白灰浆砌合而成,弧形顶

  文物点

  1991年3月20日

  遂区府发【1991]23号

  古墓葬

  229

  三元桥

  1922

  新桥镇

  高岩村14社三元桥,高岩村以南约500米

  该桥始建于民国时期,为单孔石拱桥,西北东南走向,横跨于无名小河上,乡村公路从桥上通过。桥长15米,宽3米,高5.4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成,每块条石长1.2米,宽0.4米,厚0.5米。桥基用条石铺砌,横跨河沟两岸,条石桥基上再起拱,拱卷跨度为5.6米。左右两岸桥台用条石铺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30

  石佛庙摩崖造像

  清

  新桥镇

  高字库村4社七节龙坡余家湾,原高字库村小学内

  该处摩崖造像位于寨子坡石佛庙,刻于高10米,长约50米的红砂石崖壁上,坐西北朝东南,共5龛造像,其中1号龛立面呈拱形,高3米,宽2.6米,深0.7米,造像5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均结迦跌于莲台,像高1.2米;2号龛为平顶长方形,宽2米,高22米,深0.8米,造像1尊,为一佛,高0.8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石窟寺及石刻

  231

  长梁子坡墓

  明

  新桥镇

  关家沟村10社长梁子坡,关家沟村西北约200米

  该墓为石室墓,位于长梁子坡东坡,分布在坡的南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用板石砌10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仅暴露出小部分墓室顶板和墓门,盖板上被封土覆盖,墓室内淤满泥土。墓室宽0.8米,通宽9.4米,深度高度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32

  关山坡墓

  明

  新桥镇

  关家沟村5社关山坡,遂渝铁路南侧5米

  该墓为石室墓,位于关山坡东南坡,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3.96平方米。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65、0.58米,高1.2米。通宽1.8米,深2.2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33

  肖家祠堂

  清

  新桥镇

  关家沟村7社关家沟,关家沟村东南约1000米

  该祠堂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39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9米,高0.48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四穿用六柱,六架椽袱,明间前施三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3间14.7米,进深8.5米。明间施6扇格扇门和镂空雕花槛窗,前有踏步2级。屋内神龛高1.7米,宽1.3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34

  唐家院墓

  明

  新桥镇

  贵家垭村四组唐家院子,村办公室以东约300米

  该墓为石室墓,位于唐家院子,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平方米。墓室顶部被封土覆盖,墓门被毁,墓室完全暴露。墓室用板石砌成,平顶长方形,高1.2米,通宽1.3米,深2.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35

  闵体谦墓

  道光七年(1827)

  新桥镇

  花祠村6社寨子坡,花祠村西南约200米

  该墓位于寨子坡半山腰,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平方米。椭圆形土冢宽3.5米,深3米,残高0.8米。冢前0.4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4柱3间3楼,两侧有抱鼓。碑楼宽3.2,残高2.1,厚0.4米。枋上浮雕有宝剑、卷轴图案。明间嵌碑,碑文“清故显考闵公体谦墓”,“□光七年……”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36

  黄连沱拦河大坝

  1975

  新桥镇

  黄连沱村,涪江黄连沱地段下游600米处老牛滩

  黄连沱拦河大坝横跨于涪江干流中,南北走向,坝长550米,宽30米,高5米。条石垒砌溢洪重力低坝,由溢洪道和泄水槽两部分组成,泄水槽之间用百余个石墩分隔,高出坝体的江水可以通过泄水槽排入下游,溢洪道平时用卵石竹笼封堵,可以调节水位,在枯水期堵水以增加南北堰引水渠的进水量。拦河大坝建成后,有效地抬高了涪江水位,保证了右岸南北堰进水闸的水量供给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37

  风阁寺坡墓

  明

  新桥镇

  黄连沱村风阁寺坡,村办公室以南约100米

  该墓位于风阁寺坡东面,坐西向东。仅暴露出墓门,墓室顶部被泥土覆盖。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三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0.82、0.9米,高1.2米。通宽3.00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38

  南北堰

  1941

  新桥镇

  黄连沱村黄连沱,从黄连沱至南强镇龙凤场成带状分布于涪江右岸二级阶地西侧

  南北堰又称渠河,系引涪江水在1941-1943年建成的四联堰基础上扩建而成。1947-1951年四连堰整修工程完工。1951年9月5日经川北行署批准,四联堰更名为南北堰。1958-1959年南北堰扩建,新修龙凤水电站,扩建后干渠全长27公里,底宽12-18米,水深3-4.7米,引水流量42立方米/秒。1977-1984年,为发挥发电、灌溉、漂木和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再次扩建南北堰,新建小白塔电站。扩建后的南北堰形成现今规模,主渠全长26.4公里,渠底宽19-24米,水深4-5米,引水流量150立方米/秒,其支渠37公里、斗渠21.8公里、毛渠63公里。建有渠系建筑物148处,其中拦河大坝1座、闸门6座、渡槽4座、桥梁43座、灌溉涵洞29个、提灌站11个。南北堰及配套工程占地面积3478.82亩。再次扩建后的南北堰除供应遂甯城市43万人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外,还可自流灌溉8个乡镇33个村农田2.62万亩,电力提灌农田4.98万亩,其下游的龙凤、小白塔两座电站年均发电1.542亿千瓦时,对遂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39

  毛狗坡崖墓

  汉

  新桥镇

  黄连沱村毛狗坡,村办公室以北约300米

  该墓分布在毛狗坡半山腰高约5米、长约1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坐西南朝东北。墓室早年垮塌,墓门被当地村民用条石封闭,听村民讲里面有几个墓室,有壁龛、石床、石炕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40

  黄连沱墓

  明

  新桥镇

  黄连沱村七组毛狗坡,村办公室西北约500米

  该墓位于毛沟坡东坡,坐西向东。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78米,0.95米。通宽2.35米,通高1.41米,深3.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41

  黄连沱进水闸

  1948

  新桥镇

  黄连沱村一社黄连沱,东距涪江约100米

  黄连沱进水闸始建于民国37年12月(1948年),是涪江引水灌溉发电工程四联堰的进水口,1951年完成进水闸门启闭机的装配,当年9月5日经川北行署批准,将四联堰更名为南北堰。1977-1984年,南北堰引水渠加高扩宽,黄连沱进水闸也进行加宽改造,新建船闸2个。该进水闸外型为多孔拱卷式石桥样式,东西横跨于南北堰引水渠上,条石垒砌,拱卷式涵洞处设置闸门。整体长50、宽8、高10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42

  黄龙寨崖墓群

  汉

  新桥镇

  黄连沱村一组黄龙寨坡,村办公室西北约1000米

  该墓群分布在黄龙寨坡半山腰高约5米,长约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排成一排布局,共3座,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2坐西朝东,单室墓,长方形墓门残宽0.8,高1米。甬道宽0.50,深1.8米。墓室局部垮塌,内部结构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43

  龙池院墓

  宋

  新桥镇

  龙池村七组龙池院,村办公室以西约1000米

  该墓为石室墓,位于龙池院,坐西向东,两座单室墓并排分布,间距0.7米,属同坟异穴合葬墓。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1墓室由板石砌成,平顶,左右壁和后壁有浅龛,墓室宽1.34米,残高1.48米,残深1.9米。M2墓室结构与M1同,宽1.22米,残高1.68米,残深1.8米。两座墓的墓壁均刻有人物像、双龙戏珠等图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44

  新桥玉皇庙

  清

  新桥镇

  偏岩子村二组法宝寺,村办公室以北约500米

  该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名为“玉皇庙”,现存建筑为光绪年间重建,1990年代又在前面新修两殿,改名“法宝寺”。该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8.27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6.5米,高0.7米。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六架椽袱,前施两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2.7米,进深10.1米。前有垂带式踏步三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45

  乌龟坡墓群

  明

  新桥镇

  菩堤寺村6社乌龟坡,新桥火车站西50米

  该墓群为石室墓,位于乌龟坡东北侧半山腰,坐西南向东北,共6座,从右向左分别编号为M1-M6,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其中M1由用板石砌成宽窄有异、深度高度均相同的2个平顶墓室,呈并列一排构成,从左到右墓室分别宽0.8、0.75米。仅暴露出墓室一角,暴露部分墓室高0.4米,其深度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46

  钟家桥

  清

  新桥镇

  菩堤寺村9社关家沟,王兴财家住房以北约30米

  该桥原名钟家花拱桥,始建于清中期,为单孔拱卷式石拱桥,东南向西北走向,横跨于护村小河上。桥长17.5米,宽5米,高9米。桥面有石质拦杆,栏杆上刻有花草纹饰,两岸桥台用条石垒砌。桥头原有石狮子四个,现残存一对放置于距桥约5米的耕地边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47

  百坟咀墓

  宋

  新桥镇

  新羊村(由新太村和羊角咀村合并而成)6社对门坡百坟咀,李家高房子院子东侧20米

  该墓为石室墓,位于对门坡北面半山腰百坟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平方米。墓室用板石砌成,平顶长方形,后壁和左右壁均有浅龛,墓室壁上刻有花卉图案。通高2.3米,通宽2.7米,通深5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48

  川中油气矿遂04井

  1968

  新桥镇

  银子村18社陈家湾,银子村以北约700米

  该井开掘于1968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遂宁县建成的最早一批高产油井之一。现存井眼一口、锅炉房一座、抽油机一台,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井场平面呈长方形,长70米,宽约30米。锅炉房为砖木结构,长5.2、宽5、高4.5米。该井作为早期工业遗产有一定代表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49

  青岗堰桥

  1969

  新桥镇

  银子村7社青岗堰,冯元林家北侧约5米

  该桥始建于1969-1970年,为6孔拱卷式石桥,西北东南走向,横跨于青岗堰河沟上。桥长33.1,宽3.3-4,高6.5米。河沟中有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基,基上立墩,墩上起拱,拱卷跨度3-6米。每两个桥墩之间的上游方向有弧形拦河石坝相连接。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桥面用碎石铺成路面,乡村公路从桥上通过。该桥规模较大,外观宏伟,桥堰结合,在当地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50

  蒋家大堰桥

  1950

  永兴镇

  白鹤林村,白鹤林村西南1000米

  该桥为单孔拱卷式石桥,东西横跨于小河沟上。桥面长10,宽2.6米,。拱卷跨度1.8米,桥高3.6米。桥身用条石错缝垒砌,两端上部各有一个长方形分洪涵洞。拱卷下方筑有弧形的石堤,在桥的北前面形成一个3亩大小的水塘。蒋家大堰桥既是桥,又是堰堤,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蓄水分洪的功能,构造简单但实用,有较高文物价值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51

  杨家坡墓

  明

  永兴镇

  白鹤林村2社杨家坡,白鹤林村南2000米

  该墓位于杨家坡半山腰,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0平方米。土冢长5米,宽4米高1.7米。冢有石碑楼一座,碑楼是仿木结构,二柱一间,碑楼宽1.08,高1.45米,厚0.40米。明间嵌碑,碑文“皇清显考……”。碑联“山青龙形生虎,水秀凤影口口”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52

  瓦窑坡鞠家宅

  清

  永兴镇

  长庙村瓦窑坡鞠家大院,鞠学佳家住房以北5米、村办公室以南500米

  该宅位于长庙村鞠家大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原为四合院布局,早年拆除大部分建筑,现存正房三间、厢房两间。正房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4.3米,深6.75米,高0.3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四架椽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正房面阔三间宽13.08米,进深5.2米。明间双开木板门,有踏步一级。厢房面阔两间面阔6.4米,进深7.08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53

  蒋家桥

  清

  永兴镇

  长五间村蒋家桥,蒋家院子北50米

  该桥为三孔平梁式石桥,南北横跨于小河沟上。桥长8.00米,宽2.13米。桥面用6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2.6,宽1.05,厚0.35米。河沟中有用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2个,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54

  五间村刘家宅

  清

  永兴镇

  长五间村任家沟易家湾,长五间村东南1000米

  刘家宅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25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四架椽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5米,进深7.7米。前有踏步一级。明间有双开木板门,门两侧各有一扇花窗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55

  寨子坡艾氏墓

  清

  永兴镇

  大面沟村八社寨子坡,大面沟村北1500米

  该墓为艾家祖坟,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36平方米。圆形土冢用条石围砌,直径5.9米,高2.6米。不见墓碑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56

  寨子坡崖墓群

  东汉

  永兴镇

  大面沟村寨子坡,大面沟村北1300米

  该崖墓群开凿于寨子坡山顶崖壁中,共四座,横向并列呈一排布局,从右到左分别编号为M1-M4。其中M2坐东向西,其墓道、甬道均已垮塌,仅存长方形墓室,宽2.23米,深4.09米。拱形顶,边壁高1.3米,室顶距室底高2.45米。侧室深1.1米,高1.07米,宽1.9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57

  二教寺蒲家宅

  清

  永兴镇

  二教寺村二教寺,村办公室以南约300米

  该民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18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2.55米,深9.35米,高0.4米。木构架梁穿斗式,四架椽袱,椽前明间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2.55米,进深7.1米。双开木板门,前有踏步一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58

  狮子坡林氏墓群

  清

  永兴镇

  箩篼堰村11社狮子坡,林家院子东北约25米

  林胡氏墓位于狮子坡半山腰,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5.4米,长8米,高2.9米。冢前0.3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4柱3间3楼。碑楼宽5.4米,高2.4米,厚0.5米。主楼匾刻“千秋永固”。枋上浮雕有二龙戏珠图案、人物戏剧故事图案3幅。明间嵌碑,碑文“皇清待浩显妣林母谥洵慈胡老孺人墓”。柱上刻墓联“水静砂清环口口,口迥气聚荫明水”,“真龙九丙秀口口,口口流辉福泽口”。林李氏墓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位于狮子坡半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5.6米,长8米,高2.4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4柱3间,两侧有八字仪墙。碑楼宽3.0米,高2.4米,厚0.69米。枋上浮雕卷草纹。明间嵌碑,碑文“鼎新已遂光口口”,“宗祀还期裕后昆”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59

  林克葆墓

  清

  永兴镇

  箩篼堰村11社玉龙坡,林家院子以西约150米

  该墓位于玉龙坡半山腰,建于道光八年(1828),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5.6米,深8米,高2.5米。冢前0.3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4柱3间3楼,宽2.83,高2.5米,厚0.5米。主楼匾刻“星云翕应”。枋上浮雕有人物戏剧故事图案3幅,枋下有雀替,雕刻有精细的缠枝花卉纹、云龙纹。明间嵌碑,碑文“故登仕郎显考林公讳克葆谥全真老大人墓”。柱上刻墓联,明间为“山水环抱凝祥地,德业光昭裕后昆”,次间为“一脉西来仙稳座,三堂东厂鹿长眠”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墓葬

  260

  金刚寺湾刘家宅

  清

  永兴镇

  马鞍村4社金刚寺湾,马鞍村西南约1000米

  该宅地处少楼山东山麓,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14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4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六架椽袱,前施两步廊,廊道宽2.6米。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正房面阔三间11.3米,进深5.3米。耳房大小相同,面宽一间3.5米,进深5.3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61

  林家梁子易家宅

  清

  永兴镇

  马鞍村9社林家梁子,马鞍村东南约2000米

  该宅地处林家梁子西坡,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平方米,早年将左次间拆除,今存明间和右次间。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1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六架椽袱,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2间9.2米,进深5.3米。明间双开木板门,右侧门上有蓝底白字“毛主席语录”五字,左侧门上有蓝底白字“最高指示”四字,前有垂带式踏步一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62

  观音庙坡窖藏址

  宋

  永兴镇

  马鞍村观音庙坡,石骨垫村东1000米

  1988年8月发现。坑内置一件铁釜,釜中盛铜、铁钱币10枚和铜印1枚,铁釜和钱币已于出土时散失,仅存铜印,该印高3.3厘米,重150克,扁柱状钮高3厘米,钮的左侧刻楷书:“冯合造”,右刻“上”字;印面为方形,每边长5.5厘米,厚0.3厘米,印文阳刻叠篆体“佛法僧宝”4字。窖坑地表系山坡上的一块300平方米平地,原有1座已毁弃的古代观音庙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263

  坟坪嘴墓

  清

  永兴镇

  明镜村二组坟坪嘴坡,村办公室以北约500米

  该墓位于坟坪嘴坡半山腰,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0平方米。土冢早年改土时被推成平地,墓室保存在地面下。平地上立有石碑1通,碑身下半部掩埋在土里。红砂石质地,碑首半圆形,碑文风化严重,可辨认有“嘉庆”等字样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64

  许家坡墓

  清

  永兴镇

  明镜村许家坡,村办公室以南约800米

  该墓位于许家坡半山腰,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0平方米。土冢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推平,墓室完好保存在地面下。平地上立有石碑1通。红砂石质地,半圆形碑首,碑宽0.68,厚0.15,高1.15米。碑文风化,可辨认“嘉庆二十三年”等字样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65

  杨秀谟夫妇墓

  清

  永兴镇

  明镜村轿顶坡,村办公室以北约800米

  该墓位于轿顶坡半山腰,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4米,深7米,高1.1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两侧有八字仪墙。碑楼宽2.0米,残高1.5米,厚0.3米。明间嵌碑,碑文“皇清待赠(诰)显考(妣)杨公讳秀谟(谭)老大(孺)人之墓”,“大同治元年岁在壬戊孟秋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66

  姚家新院井

  清

  永兴镇

  明镜村四组姚家新院子,杨仲室家住房南面10米

  该井位于姚家老院子旁,占地面积9平方米。方形井台用板石铺砌,高出四周地面0.4米,边长为2.6米。井台中间为一整块边长1.1、厚0.30米方形板石,板石中央是圆环形井沿,沿高0.25、宽0.2米,圆形井眼直径0.48米。井台靠近边沿位置三面凿有宽、深0.2米的排水沟槽。六菱形井壁用厚0.5米的条石层层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67

  和尚堰杨家桥

  清

  永兴镇

  磨盘山村2社和尚堰,磨盘山村西北约100米

  该桥始建于清晚期,为双孔拱券式石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联盟河上,乡村公路从桥上通过。桥长13.8,宽3.6,高4.5米。桥身用条石错缝铺砌,每块条石长1.5,宽0.2,厚0.2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1个,上下6层,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其上游1米处有一拦河坝与桥相接,为和尚堰拦河坝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68

  钟家湾钟家宅

  清

  永兴镇

  蓬沟村钟家湾,蓬沟村以东约10米

  该宅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2米,高0.3米。正房木构架梁穿斗式,七架梁,双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5间10.5米,进深11米。该宅双明间的结构有特色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69

  蛮子洞坡崖墓群

  汉

  永兴镇

  蒲草沟村一组蛮子洞坡,蒋家湾东北约100米

  该墓群分布在蛮子洞坡山顶高约5米、长约3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一排布局,共3座,从左至右分别编号为M1—M3。其中M1坐西朝东,单室墓,长方形墓门有门框一层,门宽1,高1.3米,甬道宽0.8,深1.2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5米,通深4米。拱形顶,边壁高1.7米,室顶距室底高2.1米。左壁有一龛,龛宽2.1米,深0.5米,高0.7米。M2、M3墓门早年垮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70

  黄莲树坡崖墓

  汉

  永兴镇

  青龙井村一组黄莲树坡,村办公室以西约500米

  该墓分布在黄莲树坡半山腰高约5米、长约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坐北朝南。墓道、墓门早年垮塌,现仅能看见甬道门洞,墓室结构不详。据调查,当地村民早年有人进去过,里面有陶猪等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71

  涪城寺坡崖墓群

  东汉

  永兴镇

  水寨门村1社涪城寺坡,刘家院子北侧约50米

  该墓群分布在涪城寺坡半山腰,开凿于高约6米、长约5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横向并列成2排布局,上排1座,下排6座,共7座,从上到下、从右至左分别编号M1-M7。其中M3坐北朝南,墓门有门框一层,门宽1.6,高1.7米。甬道宽1.4,深1.0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宽2.55、深6.08米。前室宽2.55,深4.7米,后室高出地面0.35厘米,宽2.45,深1.38米。拱形顶,边壁高1.75米,室顶距室底高2.35米。后壁有一龛,龛宽2.1,高0.9,深0.8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72

  邓家坡墓

  清

  永兴镇

  田塆村三组邓家坡,村办公室以东北约500米

  邓学道墓位于邓家坡半山腰,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4.1米,深6.8米,高1.5米。冢前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二柱一间一楼。碑楼已残,仅存两柱和明间石碑。碑楼残宽1.32米,残高1.4米,厚0.5米。碑文“清故显考邓公……”,“大嘉庆拾柒年……”。邓学道夫人墓位于邓家湾坡半山腰,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平方米。长方形土冢用条石垒砌,宽4米,深6米,高1.5米。冢前0.5米有石碑楼一座。碑楼作仿木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明间嵌碑,碑文“皇清待诰显妣邓母……”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73

  田湾村郭家宅

  清

  永兴镇

  田塆村一组郭家柑子园,马溪河以东约30米

  该宅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3.2米,深9.14米,高0.4米。木构架梁抬梁穿斗混合式,四架椽袱前后搭牵用四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2.9米,进深7.6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74

  张家湾张家宅

  清

  永兴镇

  五星村张家湾,五星村北1000米

  该宅为清末居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84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宽12.5米,高0.2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六架椽袱,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2.1米,进深5.24米。前有踏步三级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75

  观山坡崖墓

  汉

  永兴镇

  小堰村棺山坡,村办公室以南约1000米

  该墓分布在棺山坡半山腰高约10米、长约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中,坐南向北。早年扰乱。墓门暴露,墓门大部分被泥土淤塞仅暴露一角,墓室结构不详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墓葬

  276

  蒲家祠堂

  清

  永兴镇

  洋渡村蒲家祠堂,洋渡村东1000米

  该祠堂坐北向南,由大门、左右厢房、正房组成,为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台基用条石围砌成,高0.15米,中央为天井,天井周围回廊环绕。正房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六架椽袱,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21.6米,进深8.6米。两侧厢房也为木构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四架椽袱,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0.5米,进深4.9米。四方建筑均相连,在四角各有一过道,过道宽2.0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77

  任兴财宅

  清

  永兴镇

  洋渡村四社任家大院,洋渡村东北800米

  该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为100平方米,为清末民居。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2米。木构梁架穿斗式,四架椽袱,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12.1,进深4.4,高4.3米。屋内梁上饰有八卦纹、云纹图案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78

  石厂坡易家墓

  清

  永兴镇

  应龙村5社石厂坡,易家院子以东5米

  该墓位于石厂坡山麓,背靠石厂坡,前临九殿湾,坐东向西,墓向260度,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早年扰乱,墓门暴露,无出土物。土冢高大完整,宽11.2,深12,高10米。墓为红砂石半圆拱结构,条石错逢垒砌,板石封顶,顶上盖土。双室墓,两扇墓门横向并列成一排。墓门仿木构,半圆拱形,方形门柱下有鼓形磉礅。右面墓门的枋上雕刻有人物故事场景,捕鱼、读书、骑牛、耕田四个画面连续构成一个整体。门枋两端起券,枋与拱顶之间的半圆形拱窗雕刻满幅的图案,中央为一圆形团花图案,两边各有一幅人物故事图。左面墓门的造型与雕刻与右门类同。左右墓门分别宽2.0、1.45米,高度一致,为4.8米,都用竖立的条石封堵。墓室平面成长方形,右室宽3.6,深8米,左室宽3.1,深8米,通宽8.6米,拱形顶。该墓为夫妇合葬墓,墓门的雕刻分别表现了男女墓主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图案精细,线条流畅,生动传神,有传统中国画风格,半圆形拱门构造又表明墓主人明显受欧式建筑艺术的影响。该墓具有重要文化、历史、艺术价值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古墓葬

  27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筹备处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起义旧址)

  1929

  永兴镇

  永兴社区永兴老街,镇政府所在地北20米

  1929年2月,邝继勋所属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进驻此地文武庙,邝继勋在此筹备武装起义。旧址为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正殿为单檐悬山式屋顶,抬梁式屋架,面阔三间20米,进深三间9米,通高9米。有左右厢房各一,面阔3.7米,进深5.5米。现房顶已改造,梁架结构完整

  市级

  2004年

  遂府发[2004]1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80

  干湾桥

  清

  永兴镇

  元宝村6社干湾,元宝村以东约1000米

  该桥始建于清晚期,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联盟河上,国道318线从桥上通过。桥长20,宽10.10,高2.0米。桥身用条石错缝铺砌,每块条石长1.5,宽0.2,厚0.2米。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81

  高屋基井

  清

  永兴镇

  中脊村高屋基,村办公室以南约300米

  该井位于高屋基,占地面积16平方米。井台用多块板石铺砌,高出四周0.2米,长5.7米,宽3.8米。井台中间用一整块长方形板石铺就,长1.2米,宽0.97米,厚0.15米,圆形井眼直径0.50米。六菱形井壁用厚0.40米的条石层层垒砌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82

  蒲丰金宅

  清

  永兴镇

  钟灵寺村蒲家院子,村办公室以北约300米

  该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12平方米。原四合院布局,现仅存正房。台基用条石围砌,宽23.16米,深10.4米,高0.15米。木构架梁穿斗式,六架椽袱,明间前施一步廊。单檐悬山式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23.16米,进深9.03米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83

  张家桥

  清

  永兴镇

  字库村三组倒流沟,村办公室以西约300米

  该桥始建于清中期,为二孔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横跨于倒流沟小河上。桥长7.06米,宽0.97米,高3.1米。桥面用四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每块石板长3.5米,宽0.47米,厚0.3米。河沟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条石层层垒砌的桥墩1个,上下17层,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是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有木梁4根。左右两岸桥头用条石垒砌桥台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建筑

  284

  小经堂

  1919

  育才路街道

  办事处和平东路社区圣母堂内,和平路中段以北100米、遂州北路以东50米

  天主教教堂,始建于民国8年(1919)。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一底,座西向东。面阔17.3米,进深11米,高13米,占地面积190.3平方米。石质台基高0.35米。小青瓦坡屋顶,瓦顶两面各有3个小阁楼,砖构烟囱2个。楼前及左右两侧均有宽大廊道,正面有长方形砖构廊柱6根,半圆形拱门三道,中间大门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木质百叶窗。左侧廊道有木质转角楼梯,室内及二楼廊道均铺设木质地板。二楼廊道外侧全封闭,下部为木质护栏,上部为长方形木质百叶窗。出檐深远,檐下有挑枋,挑枋下有撑弓,房梁直接承托在隔墙上。主梁下有墨书题记“ANNODOMINI1919”。该建筑保存完整,中西合璧,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城市建设、宗教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市级

  2012年8月15日

  遂府函[2012]11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85

  华美女学堂旧址

  1913

  育才路街道

  办事处玉竹社区遂宁中学校内,育才路北约50米

  华美女学堂,是一所教会学校。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由基督教卫理公会传教士岳太太、施太太等人捐建,又称施岳楼,以资纪念修建者。后改为涪江女子小学学堂,现为遂甯中学的校长办公室。砖木结构欧式风格建筑,两楼一底。坐北朝南,面阔18.55米,进深18.3米,通高约13米。石质台基高0.2米。小青瓦坡屋顶,瓦顶中央置阁楼,阁楼正面开有宽大玻璃窗。底楼低矮,高仅2.1米,正面用砖封闭,砌有长方形砖构花窗作装饰;一、二楼四周环绕宽大回廊。正面设8根长方形砖构廊柱,廊柱之间使用半圆券拱,形成中间大两边小的连续半圆形门洞7个,门道两侧的廊柱旁对称布置两根长方形石质倚柱,廊柱发券处嵌有方形石础。廊道边有木质护栏,后檐右侧廊道有木质转角楼梯。楼前设垂带式石质踏道两级13步。左侧外廊柱题记“ANNAHAYJOHNSTONCal.U.S.A.CHAPELA.D.1913华美女教堂系美国教士岳太太等捐民国贰年建”;右侧外廊柱题记“STEVENSMEMORIALSUININGGIRLS'BOARDINGSCHOOLA.D.1913华美女学堂系美国教士施太太捐修民国贰年立”。整个建筑宏大华美,用材精细考究,装饰细腻典雅,半圆拱回廊充满灵动飞跃的美感,是典型的古罗马风格建筑,有极高的艺术、科学、历史价值

  市级

  2012年8月15日

  遂府函[2012]11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86

  涪江女子中学旧址

  1932

  育才路街道

  办事处玉竹社区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内,遂州南路以西约100米,和平路以南约250米

  该校始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校舍1座,由川北教育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作招待所和周转房使用至今。砖木结构建筑,座南朝北,一楼一底。面阔20.8米,进深16.8米,高12米,占地面积339.6平方米,建筑面积613平方米。正面设六根长方形砖柱,分隔成五间,每间开有长方形拱顶玻璃窗,中央拱形门洞。进深方向亦是六柱五间,中央拱形门洞,左右开玻璃窗。小青瓦坡屋顶,房顶中央置阁楼。正面、侧面均有垂带式踏跺2步。檐下施有挑枋,挑枋下有撑拱,木结构抬梁直接承托在长方形砖柱上。长方形砖柱长50厘米、宽35厘米,转角砖柱呈方形,边长50厘米。二楼铺设木质地板。整个建筑风貌独特,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

  县级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2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87

  遂甯福音堂

  1921

  镇江寺街道

  百福社区北辰街68号,北辰街中段东侧

  光绪二年(1876),美国牧师谷良真来遂宁传教,在北辰街建礼拜堂,其后逐渐扩建至1924年成现今规模。福音堂坐东向西,四合院布局,由礼拜堂、左右厢房和钟楼组成,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其中礼拜堂为砖木结构建筑,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15米,硬山顶,小青瓦屋面。中间开拱形门,左右开拱形窗,方形砖柱,面阔24.2,进深10.35,通高8米;右厢房为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穿斗式梁架,面阔18.8,进深7.5,高5.8米;左厢房为砖木结构建筑,两面坡硬山顶,小青瓦屋面,面阔20.2,进深12.3,高7.6米;钟楼已大部残损,现存楼体呈方形,边长3.3,高6米,砖木结构,坡屋顶。整个建筑群中西风格结合,时代特征明显,是遂甯近现代宗教活动的历史见证

  市级

  2012年8月15日

  遂府函[2012]11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88

  百福院

  明

  镇江寺街道

  百福社区天上街百福巷,天上街中段北20米

  前殿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后殿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后殿于2002年拆除,现仅存前殿。原占地面积947.42平方米,建筑面积676.03平方米。前殿坐西北朝东南,素面台基高0.1米,抬梁式梁架,六架椽袱,单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檐下施斗拱20攒,前檐角科为五踩斗拱,后檐角科及柱头科为三踩斗拱。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间12.4米,通高7.7米。后殿面阔五间17.6米,进深三间12米,通高12米。素面台基高0.3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下檐施斗拱24攒,上檐施斗拱20攒,五踩斗拱,耍头为麻叶菊花头。西厢房面阔五间18米,进深三间6.5米,悬山顶,穿斗式梁架。前殿梁上有明洪武年间题记。该殿形制古朴,用料粗大,建筑精美,是遂甯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省级

  2012年

  川府函[2012]149号

  第八批

  古建筑

  289

  顺南街钱币窖藏址

  唐

  镇江寺街道

  大东社区顺南街,街口南侧10米

  1988年8月发现。坑距地表3米深,坑内置1件陶罐,罐中装唐代“开元通宝”钱8.5公斤,铜质良好,钱径在2.4—2.5厘米之间,每枚重约4.5克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290

  清平街钱币窖藏址

  唐

  镇江寺街道

  紫薇社区清平街,街口西北侧20米

  1992年12月发现。坑距地表2米深,坑内置一件施釉陶罐,罐中盛古钱币500余枚,钱多数已锈蚀。其中以唐“元开通宝”钱最多,另有汉“五铢”10枚。新莽“大泉五十”1枚和北周“五行大布”1枚。“五行大布”钱径2.7厘米,钱型规范,铸工较精,钱文为玉筋篆书。此窖坑地处旧时涪江码头地带,地下有较厚文化层堆积

  文物点

  2013年1月24日

  遂船府办函【2013]13号

  古遗址

  291

  涪江大桥

  为X墩X孔平梁式桥。始建于1958年,原为川豫铁路桥,次年6月完成下部构造的58.7﹪而停建,1966年决定改建为公路桥,由四川省交通厅公路第一工程处,第一、七桥工队承建,于1970年1月竣工通车。为国道318上海至西藏聂拉木线上川鄂公路160公里处,横跨涪江的大型公路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000.73米。结构上部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墩为条石砌圆柱体,墩基为开口沉井基础,墩顶为钢筋混凝土悬臂墩帽。共有45个墩,桥面净宽17米,两边留有各1米人行道,桥高14米,载重量为汽车15吨,拖挂100吨。涪江大桥是遂宁第一座涪江特大桥,在改善地方交通条件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遂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特殊纪念意义

  292

  遂甯专区专员公署党校办公楼

  始建于1950年,建成之初为遂甯专区专员公署党校办公楼,1958年撤专区以后由县委党校、县委招待所、市中区人大等单位使用,现由船山区农业局、环保局用作办公楼。砖木结构,座西向东,面阔31.4米,进深9米,高11米,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一楼一底,由主楼和左右附楼组成。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56米。坡屋顶,小青瓦屋面。前有宽大廊道,四根长方形砖构廊柱,二楼有木质护栏。后檐设有同样大小的廊道、护栏和廊柱。左右附楼正面做成硬山顶式样的弧形顶砖墙,高过主楼檐口,每层开有3扇长方形玻璃窗,侧面每层也开有同样大小式样的玻璃窗底层,侧面低于台基位置的砖墙上开有带长方形铁盖的通气孔。楼前有垂带式踏道3级。整个建筑风貌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