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美联社)-周五,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了罕见的空袭,并继续轰炸加沙地带,这一升级引发了人们对耶路撒冷最敏感地点发生暴力事件后更广泛冲突的担忧。
以色列医护人员说,随着以色列和该地区局势高度紧张,据称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一个以色列定居点附近开枪袭击,造成两名20多岁的妇女死亡,一名45岁的妇女受重伤。这次袭击发生在约旦河西岸几周以来异常加剧的动荡之后,表明耶路撒冷最近的紧张局势可能会蔓延到被占领土。
就在以色列北部和南部边境恢复平静之际,以色列凌晨对黎巴嫩的袭击有可能将冲突推向一个新阶段。分析人士称,这是自2006年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分子开战以来最严重的边境暴力事件。以色列的空袭是对前一天黎巴嫩发动的大规模火箭弹袭击的报复。此前,以色列警方对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的突袭升级为骚乱,并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引发愤怒。
尽管以色列军方很快强调,其战机只袭击了属于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地点,但空袭可能会把以色列的死敌真主党(Hezbollah)牵扯进来。真主党控制着黎巴嫩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过去一直把自己描绘成巴勒斯坦人和有争议的耶路撒冷的保护者。
以色列军方说,在跨境空袭和火箭弹袭击的间歇,至少一名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谷开车,据称向一辆载有三名妇女的汽车开枪,造成其中两人死亡。医护人员说,他们把失去知觉的妇女从被撞坏的汽车中拖出来,那辆汽车似乎被推离了道路。
以色列军方表示,他们正在寻找袭击的幕后黑手,并在该地区设置了路障。目前还没有激进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但是哈马斯发言人哈齐姆·卡西姆称赞这次袭击是“对以色列在阿克萨清真寺和约旦河西岸犯下的罪行的报复”。
据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一名摄影师和当地居民说,早些时候,以色列导弹袭击了黎巴嫩南部城镇卡里利(Qalili)的一片空地,击中了巴勒斯坦难民营拉希迪耶(Rashidiyeh)附近的几只羊,并造成包括叙利亚难民在内的居民受轻伤。其他袭击袭击了附近城镇Maaliya的一座小桥和电力变压器,并破坏了向该地区果园供水的灌溉系统。
盖里利居民比拉尔·苏莱曼说,他的家人醒来时发现“猛烈的轰炸”震碎了他们的窗户。他说:“我立即把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带出了房子,以防再次发生罢工。”
以色列军方表示,它正在加强步兵和炮兵部队的防御行动,“为所有可能的情况做准备”。一名巴勒斯坦官员表示,埃及安全官员正在与哈马斯和以色列合作,以缓和局势。由于没有获得向媒体介绍情况的授权,这名官员要求匿名。
以色列军方表示,显然每个人都希望避免爆发全面冲突。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理查德·赫克特中校(Lt. Col. Richard Hecht)对记者说,“沉默将以沉默回应。”
但是周五阿克萨清真寺再次发生暴力事件。圣地坐落在穆斯林和犹太人都认为神圣的山顶上,是巴以紧张局势的火药桶。2021年,阿克萨大院的冲突也引发了局势升级,演变成以色列和加沙哈马斯统治者之间为期11天的战争。
在黎明祈祷之前,广场的一个入口爆发了混乱,以色列警察挥舞着警棍袭击了成群结队的巴勒斯坦礼拜者,他们在试图挤进广场时高呼赞美哈马斯的口号。视频显示,一小时后,离开祈祷场所的人们在这座石灰石庭院举行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巴勒斯坦人举起拳头,高呼支持哈马斯发射火箭弹的口号,以色列警察强行进入了这座大院。
警方没有对早些时候的殴打事件发表评论,但表示,安全部队在祈祷后进入圣殿,以应对“蒙面嫌疑人”在其中一个门口向警察投掷石块。
以色列军方表示,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从加沙发射了44枚火箭弹,其中只有23枚进入了以色列领土。军方说,其他导弹要么发射失败,要么坠入地中海,要么被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拦截。大多数设法越过边界的导弹击中了以色列南部的开放地区,但一枚导弹落在了斯德洛特镇,弹片划破了一所房子。没有以色列人员伤亡的报道。
以色列军方说,他们对加沙进行了更多空袭,击中了10个被称为地下隧道的目标,以及主要属于哈马斯激进组织的武器生产和开发地点。加沙目前还没有伤亡报告,但巴勒斯坦卫生部表示,其中一次空袭对加沙城的一家儿童医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赫克特说,军方正在调查医院受损的报告。
以色列警方星期三两次突袭阿克萨清真寺之后开始了这一轮暴力活动。这导致周四从加沙发射火箭弹,黎巴嫩的炮火明显升级。
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西岸发动袭击时,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正涌入阿克萨进行正午祈祷。
近几个月来,约旦河西岸的暴力活动飙升至新高,巴勒斯坦卫生官员报告称,2023年年初是20年来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据美联社统计,自今年年初以来,约旦河西岸已有近90名巴勒斯坦人死于以色列的炮火。在此期间,有16人在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人的袭击中丧生,其中只有一人是平民。以色列说,大多数被打死的巴勒斯坦人都是激进分子。但是,在抗议警察入侵时投掷石块的年轻人和没有参与冲突的人也被打死。
___
美联社记者艾比·休厄尔在贝鲁特对这篇报道也有贡献。
美联社版权所有。版权所有。本资料不得出版、广播、重写或再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