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著名的“日本辛德勒”利用日本驻立陶宛外交官的身份,签发了“终身签证”,帮助数千名犹太难民逃离欧洲,使许多人免于在大屠杀中丧生。
但东京理科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研究犹太问题的教授菅野健二(Kenji Kanno)分析了当时的主要文件,发现了更多关于杉原千原(Chiune Sugihara, 1900-1986)的故事。杉原千原是日本驻独立后的立陶宛首都考纳斯的代理领事。
Kanno在他的研究中发现,难民及其支持者在这一时期感受到和谈论的危机是苏联极权主义的危机,包括压制思想,没收资产和失去宗教自由。
菅野说,在杉原发放签证期间,他没有发现任何主要文件表明,害怕纳粹迫害是他们逃跑的动机。
杉原因向犹太难民发放日本过境签证而闻名,这些难民主要是波兰人,他们因德国和前苏联的入侵而被迫逃离家园。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记录,杉原在1940年7月至8月间共签发了2140张签证。
Kanno在他的研究中只使用了当时的原始资料,故意排除了后来写的回忆录和其他文件,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当时的经历和想法,而没有事后诸葛明的好处。
坎诺分析了总部设在纽约的犹太人非政府组织“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JDC)存档的3000多份文件,其中包括当地居民的日记和当地代表的电报。该组织为该地区的难民提供救济。
苏联和德国在1939年8月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于1940年6月进入立陶宛并建立了军事统治。1940年8月3日,立陶宛被苏联吞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正是在此期间,杉原签发了挽救生命的签证。
在此期间,德国迫害犹太人,主要是通过隔离和驱逐出境,反犹主义在苏联和其他国家也很强烈。
甚至有记载说考纳斯的一位希伯来语教师说:“德国人的到来,只杀死身体,仍然比俄罗斯人的到来更可取,俄罗斯人甚至杀死灵魂。”
这个共同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场吗?
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
奥斯维辛集中营第一次使用毒气是在同年9月,也就是杉原签证签发一年多之后。
虽然他的研究结果与既定理论有所不同,但菅野说:“这并不能改变杉原向需要帮助的难民发放签证的事实。”
位于岐阜县遥足市的杉原千原纪念馆馆长山田一美(Kazumi Yamada)说:“我认为我对杉原千原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杉原千原凭良心向遭受苦难威胁的犹太难民发放签证。”
菅野在今年9月出版的《生命签证的考古学》一书中,也遵循了这一既定理论的形成过程。
1960年7月12日,《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早间版报道说,经过日本的犹太难民是“被迫离开德国后来到日本的”。
1960年8月7日出版的《读卖新闻》(Shukan Yomiuri)也说,他们“被纳粹赶出了(这个国家)”。
菅野推测,这与当年5月在阿根廷逮捕负责将犹太人送往集中营的前纳粹党高级官员阿道夫·艾希曼有关。
这是杉原本人的话
菅野说,杉原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朝日新闻》(1968年8月2日晚间版)和《中央论》(1971年5月版)上。
菅野在书中还追溯了杉原的战后言论。杉原于1947年从外务省退休。杉原最早描述签证发放情况的记录是在1967年。
菅野说,这些签证发给了“波兰难民”,其中约3500人“据我回忆,大约有500名犹太人”。
菅野在书中写道,到1983年9月,杉原在富士电视网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说,他已经向难民发放了签证,因为他们“被纳粹抓住了”,“将被扔进毒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