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利率对一些英国企业来说是天赐良机

   日期:2024-11-18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138    
核心提示:    债券市场似乎过早地预测到明年银行利率将大幅下降。  自去年达到两位数高点以来,CPI通胀已大幅回落。但是截止到10月

  

  债券市场似乎过早地预测到明年银行利率将大幅下降。

  自去年达到两位数高点以来,CPI通胀已大幅回落。但是截止到10月份的12个月里,经济增长率为4.6%,仍然是正常水平的两倍多。尽管整体经济几乎没有增长,但消费者并没有多少勒紧裤腰带的迹象。

  甚至房价也有所回升。

  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也没有缓解;如果政府通过提高合法移民的合格工资的计划,它将会变得更加紧缩。这将进一步给工资和物价带来上行压力。

  无论如何,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还远未宣布与通胀的战斗取得胜利。在本周四最近一次会议结束时,货币政策委员会几乎肯定会将银行利率维持在5.25%不变。

  如果它在未来利率走势上的措辞发生重大变化,我也会感到惊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可能需要保持限制性。”

  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是如今央行行长们的普遍口号。

  尽管如此,投资者仍预计英国银行利率将在未来一年至少下调75个基点,降幅远高于几个月前的预期。

  我想,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谁是对的,但与此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希望看到利率大幅回落。

  除了净现金储蓄者之外,事实证明,对另一个关键的经济构成群体来说,加息是天赐之物——拥有传统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的公司。

  当利率上升时,它会减少未来负债的预期规模,从而减少担保公司为弥补任何不足而必须预留的金额,这是精算学中的一个奇怪现象。

  过去的极低利率时代对许多公司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迫使它们用利润填补赤字,而这些利润本来可以用于提高投资、股息和工资。

  一些公司被认为只不过是其遗留养老金领取者的囚犯,它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满足庞大的养老金义务。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被过去束缚的国家的另一个症状,其资源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为老年人服务,而不是为未来建设。

  不断上升的利率极大地改变了这种动态,以至于大多数公司现在发现,它们的最终工资养老基金出现了盈余,因此可以不必每年额外缴纳大量养老金。

  为什么会出现"text-indent: 2em;"这些假设包括预期寿命、退休年龄、一般工资增长和利率。一般来说,在计算未来资产和负债的现值时,精算师使用与长期利率挂钩的贴现率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贴现。

  “长期利率的上升意味着负债,或养老金计划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价值,将会减少。这进而可能导致一些固定养老金计划出现盈余。”

  确实如此。养老金保护基金(Pensions Protection Fund)在其最新的年度《紫皮书》(Purple Book)中估计,在全面收购的基础上,英国剩余5063个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的净资金状况从去年的4384亿英镑赤字改善至1495亿英镑盈余。因此,资金比率从79.2个百分点提高到111.9%。

  各个公司都在兴高采烈地呼吁结束不断为养老基金赤字买单的令人沮丧的过程。

  这其实有点像猜谜游戏,因为一家公司是出现赤字还是盈余,关键取决于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利率的变化,因此最终只是一种会计虚构。

  如果利率回到接近零的水平,那么今天的盈余很快就会变成明天的赤字。

  然而,监管机构一丝不苟地规定了这些参数,而监管机构反过来又试图确保养老基金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支付未来的债务。即接近或实际上有盈余。

  鉴于养老金负债的长期性,以及用于支持它们的资产未来价格的不可知,这永远只能是一个判断问题,而从定义上讲,这种判断在某些方面必然存在缺陷。

  如果你恰好是养老金计划的受益人之一,要求养老金计划降低自身风险,这样理论上它们就能一直为未来的负债提供资金,这显然是一件好事。

  但这对英国股市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迫使投资者大规模撤出高风险股票,转向英国国债,并将利润转移到养老基金,这对英国经济的更广泛利益毫无帮助。

  那些经常被要求填补养老金赤字的公司不太可能对未来的经济进行大量投资。

  利率格局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赤字融资义务的取消,在实践中对英国糟糕得可怜的商业投资记录有多大影响,还有待商榷,但每一点都有帮助,而且肯定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这种类比可能有点夸张,但正如我们现在正在重新思考封锁的智慧——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抗击新冠病毒所必需的——十多年来超低利率的好处同样受到质疑。

  它可能帮助我们避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崩溃,但它确实对资本配置产生了一些非常不幸的后果。就像封锁一样,从来没有一个适当的成本/效益分析,权衡利弊。

  在金融危机刚刚结束时,量化宽松的零利率有明显的理由,但后来它就成了常态。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继续印钞,只是因为其他所有人都在这么做。

  让我们希望已经吸取了教训。没有价格的货币最终将变得一文不值,并摧毁经济。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