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不同社区的人们遵循不同的社会习俗或规范。例如,在某些地方,与你在街上看到的每一个人打招呼可能是一种标准做法,而在另一些地方则不是这样做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差异甚至可能因社区而异。
现在,研究人员在12月1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报告中发现,在邻近的长尾猴群体中,社会传统和风格也存在类似的差异。
瑞士洛桑大学和法国图卢兹Paul Sabatier大学的Elena Kerjean说:“我们报告了长尾猴的社会习俗的行为传统的存在,这种行为传统在九年的时间里是稳定的。”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社会传统的差异造成了“社会氛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社会学习代代相传。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分散的雄性很快就适应了新群体的社交方式,这表明它们可能经历了一种类似于由同伴压力驱动的社会从众现象。
Kerjean和包括Erica van de Waal和Charlotte Canteloup在内的同事都知道,其他动物也像人一样遵循传统。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工具使用等传统的存在与否上。他们还没有探索社会行为中更微妙的、数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群体社会氛围的重大差异。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项新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9年来在三个相邻群体中收集的近250只长尾猴之间的84,000多次社会互动。他们的分析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差异:在其中一组被称为Ankhase (AK)的猴子中,猴子在互相梳理毛发时比其他两组更有可能相互交换。
Kerjean说:“我们发现一组ak中的个体比其他两组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附属行为,这种差异在九年的研究中是稳定的。”
AK组不仅比其他两组更善于社交,而且他们也更愿意互相梳理。当一只猴子为另一只猴子梳洗时,那只猴子通常会回报你的好意。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AK组的梳理交换更公平。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个体之间的按摩交流,”Kerjean解释说。“如果我一年给你按摩100次,而你只做了两次,我可能会觉得我们的关系很不公平。这就是我们在两组之间观察到的差异。”
研究人员还发现,从一个群体转到另一个群体的6只雄性狒狒适应了他们的社会互动,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新群体。这些变化也出现在两个方向上。在离开AK组后,男性变得不那么合群,也不太可能公平地为伴侣打扮。男性从社会性较弱的群体中离开,加入正义与发展党,这一趋势恰恰相反。
“男性适应他们融入的群体,我们认为这是社会从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Kerjean说。这种规范性的规则——像其他人一样行动——可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一个新的群体。这种从众效应之前已经通过一项新的食物实验得到了证明,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社会行为中观察到这一点。”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群体不仅有不同的社会传统,而且这些传统也可以通过社会调解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定下来。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差异是通过社会学习传递的,尽管他们不能排除工作环境中也可能存在其他差异。
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些社会传统的存在,他们说他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它们是如何被引入和传递的。他们指出,他们特别想探索关键人物或领导者在迫使新人跟随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