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许多科学家和诗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飞虫只是被强光无情地吸引。
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人员认为,夜间的人造光可能会扰乱飞虫天生的导航系统,而不是被光线吸引,导致它们在门廊灯、路灯和其他人造信标周围混乱地摇摆。
“昆虫有导航问题,”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的生物学家泰森·海德里克(Tyson Hedrick)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们习惯于用光线作为线索,知道哪条路是向上的。”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昆虫学家、周二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的合著者萨姆·法比安(Sam Fabian)说,昆虫不会直接飞向光源,而是实际上“把背部朝光倾斜”。
如果最强的光源在天空中,这就说得通了。然而,在人造光的存在下,结果是空中的混乱,而不是吸引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给飞蛾和蜻蜓安装了微型传感器,以拍摄飞行的“动作捕捉”视频——类似于电影制作人给演员安装传感器来跟踪他们的动作。
他们还使用高分辨率摄像机拍摄了哥斯达黎加一处野外的昆虫在灯光周围打转。
这使他们能够详细研究蜻蜓是如何在光源周围无休止地旋转的,它们是如何背对着光束定位的。他们还记录了一些昆虫会在像探照灯一样直接向上照射的灯光下倒过来——经常坠毁着陆。
研究人员发现,直接向下照射的强光对昆虫飞行的干扰最小。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哈佛昆虫学家阿瓦隆·欧文斯(Avalon Owens)说:“数百万年来,昆虫通过感知天空是亮的,地面是暗的来定位自己”——直到人们发明了人造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