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槟城,一个千古流传的山地铁路故事

   日期:2024-09-13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133    

  

  

  作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槟城山似乎已经放弃了所有的秘密。

  但说实话,槟城岛中心附近的这群郁郁葱葱的内陆山峰仍然有隐藏的一面,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不知道。

  一本名为《槟城山铁路:100年的转型》的新画册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除了揭开山中标志性的索道铁路服务周围的层层面纱外,它还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的自然遗产和历史,并展示了为什么它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迷人的景点。

  这本100页的精装书是由槟城山公司(PHC)委托出版的,以纪念10月份的索道100周年,并由Elaton出版社出版。

  这家位于槟城的获奖公司由David S.T. Loh和Rebecca Lee领导。他们也是书中所有现代图像背后的摄影师,并分别担任主编和制作编辑。自由撰稿人Koay Su Lyn撰写了这篇文章。

  在云端

  “我们的目标是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样任何读到它的人都会想亲自去参观这座山,”陆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和李去了无数次山上,在小路上爬上爬下,拍摄从火车和铁轨到庄严的平房、地质特征和各种动植物的一切。对于后者,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在任何一天会遇到什么。

  Loh (left) and Lee posing with the book 'Penang Hill Railway: 100 Years Of Transformation' during its launch in George Town last month. Photo: The Star/Chan Boon Kai

  其中一些获奖照片包括一只暗色叶叶猴抱着它的幼崽,以及罕见的盛开的兰花。他们还在山上的平房里过夜,以便能够捕捉夜间野生动物和令人惊叹的日出。

  “当你看到叶猴在树间跳来跳去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也会抓到拍尾卷尾龙。因为摇曳的树枝打扰了它们,带出了它们赖以为生的昆虫。我们也很幸运地发现了难以捉摸的大松鼠,”李说。

  他们还设法拍摄了山上的瀑布,除了经验最丰富的徒步旅行者,大多数人今天都不知道它。

  “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瀑布已经干涸了,但它就在那里,隆隆作响。它太美了,需要推广,”陆说,他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无人机摄影师。

  The first-generation funicular train travelling along the viaduct. Photo: University of Leiden

  他拍摄了该地区的许多鸟瞰图,就像他们之前出版的《飞越槟城》(Over Penang)中的那些照片一样,该出版物在2020年获得了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图书奖(英语类)。

  “我们试图进一步挑战自己,制作出前所未有的有影响力的视觉效果。希望能激发人们对这个美妙地方的更多欣赏。

  因为俗话说,如果你不了解一件事,你就不会喜欢它。如果你不爱它,你就不会保护它,”陆说,他曾是《星报》和路透社的摄影记者,后来成为后者全球图片部门的总编辑。

  与现代图像相辅相成的是各种来源提供的档案照片。制作团队煞费苦心地用现代的后期处理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强化,以便更好地将几个世纪以来丰富而不为人知的故事呈现给人们。

  信号站天数

  这本书将把读者带回到1789年这座山作为信号站和疗养胜地的起源。当时,想要登顶的殖民地士绅们必须步行,骑着小马或杜力马车。又过了一个世纪,山间铁路的计划才最终被提出。

  The third-generation funicular train emerging from the railway's ico<em></em>nic tunnel, which is one of the steepest of its kind in the world. Photo: David S.T. Loh

  1905年完成的第一个方案是围绕水轮旋转,但失败了。第二个系统是工程师阿诺德·罗伯特·约翰逊为瑞士索道系统设计的,最终攻克了陡峭的山坡。1923年10月开始运营时,这条铁路被誉为工程奇迹。

  随着缆车的发展,为附近的伊塔姆和帕亚特鲁邦镇带来了经济发展,沿途还有许多其他的胜利和挫折。

  槟城山铁路图书团队引人入胜的文字和视觉叙事——其中包括一条像铁路地图上的站点一样巧妙布局的时间线——将帮助读者跨越过去和现在。

  对于考伊这个律师出身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项目。她已故的父亲的家人曾经住在山麓,尽管在她出生的时候他们搬到了其他地方,但他仍然经常带她乘坐1977年至2010年期间使用的第二代红白火车。

  A European lady being carried up the hill on a sedan chair by doolie-carriers, circa 1895. Photo: Natio<em></em>naal Museum van Wereldculturen Leiden

  在舒适性方面,它们比第一代木质车厢有了显著的改进,第一代木质车厢是部分开放的,从1923年开始使用到1977年。在耗资6300万令吉的铁路大修之后,2011年引入了目前的蓝白相间的第三代车厢。

  在高处

  “它唤起了很多回忆。这座山有着丰富的历史,需要让更广泛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知道它,”Koay说。

  “我们想要揭示的一个方面是铁路对那些生活在山上或参与其建设的人的变革性影响。后者随后成为欧洲飞地旁边的新山地社区的一部分,承担起平房看守人、农民等角色。”

  铁路发展也对槟城山附近地区产生了溢出效应。

  Purple hues of daybreak envelope the Bel Retiro bungalow, the Penang Yang di-Pertuan Negeri’s official hill residence. Photo: David S.T. Loh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这条铁路还促进了附近伊塔姆镇的基础设施发展,”Koay说,他也是一名研究员,在与PHC合作了几个项目后,他熟悉了这座山的历史。

  身为Penangite的陆道逵总结道:“我们意识到要在视觉叙事和事实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展示槟城的一面,人们从来不知道它的存在,也没有意识到它仍然存在。

  “光是这座山就证明,除了街头小吃和街头艺术,这个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提供——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经过广泛的旅行,我们相信槟城肯定能保持自己作为目的地的地位。”

  这本书(零售价80令吉)在槟城的指定书店有售,也可以在槟城山下的礼品店、八打岭查亚的圣达书架和网上买到。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